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6题,约9060字。

  温州市第十九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完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试卷I(选择题,共 24 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蓬蒿(hāo)       骄横 (hènɡ)      笑靥(yàn)       殒身不恤(yǔn)
  B. 慰藉(jiè)      浸渍(zé)         筵席(yán)       同仇敌忾(kài)      
  C.龟裂(jūn)       垣墙(yuán)       修葺(qì)        悄无声息(qiāo)
  D.凝眸(móu)   湍流(tuān )     濒临(bīn)       强颜欢笑(qiǎng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A. 刘和珍等青年在反动政府门前表现出来的沉勇友爱、无所不为的精神,令人敬佩。
  B.在那些困难的日子里,大家互相鼓励,举案齐眉,走过了风风雨雨。
  C、尽管老师采用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多种多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人。
  D、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司马迁遭受宫刑的原因是由于他不顾汉武帝龙颜大怒而冒死为李陵说情所造成的。
  B.当然,淹没并不等于不存在,它们仍然存在于日常生活所触及不到的深处,成为每一个人既无法面对也无法逃避的心灵暗流。
  C.当我在比格尔号皇家军舰上充当自然学者的时候,曾深深地被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实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的一些事实所打动。
  D.在鲁迅生活着的那个黑暗社会中,一个人能否产生对于屠戮生命的统治者及其帮凶的神圣的“憎”,关键在于他有着对于年轻一代生命的强烈的“爱”。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             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                   ,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少读而不求甚解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之二虫又何知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B、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灌夫受辱于居室
  C、当其欣于所遇                 安在其不辱也
  D、臣欲奉召奔驰,则刘病日笃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C、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D、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7、下面对课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斑纹》是中国现代女作家周晓枫的作品,通过对形形色色的斑纹的描绘,叙述了大自然与人类社会许多奇妙的现象。文末一段“在神眼里,我们,不过是一些斑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礼赞之情。
  B、《罗密欧与朱丽叶》与《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被称为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剧中罗密欧用“朱丽叶就是太阳”这样的比喻来形容朱丽叶的美貌,真实刻画出初恋时仰慕的心理。
  C、《逍遥游》一文通过对鲲鹏飞离北海时壮观气势的描绘,以及它与多种小动物的对比,表现了庄子的人生追求——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精神达到一种绝对自由的境界。
  D、《陈情表》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有“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0题(共6分,每题2分)
  2003年2月17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一名研究人类起源的美国人类学家日前宣称,
  点燃现代人类思想火花的,是来自一种约5万年前的基因突变而产生的人类“创造性基因”。
  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人类学教授理查德•克雷恩(Richard Klein)认为,距今10万年到5万年前,由于人类大脑发生了生理变化,生活在非洲大陆的人类祖先身上,发生了一场艺术、文化以及个体表达上的巨大革命。克雷恩教授称,基因学研究的最新突破已经强有力地证明,智人(现代人的学名)的文化革命始于一场基因突变,正是这场基因突变改变了人类的语言交流能力。多数人类学家确信,正是这场基因突变之后,人类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开始装饰自己的形体外表,开始创造抽象的艺术。克雷恩教授说,所有这些都是渐进式完成的,由于不同地方人口的素质不同,因此在文化上的进步也会有快慢之分。
  克雷恩教授认为,过去学术界提起人类文化进步的原因,生理学上的解释总是被否定,但事实上,生理学上的解释与当今许多已知现实能够更好地吻合。“我相信正是由于一种生理上的改变——比如基因突变——人类的艺术创造能力才获得了全面提升。”事实上,现在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支持这种理论的有力证据,它便是最近首次发现的被证明影响人类学习和语言能力的“语言基因”——FOXP2。
  2001年,英国牛津大学学者对一个被称为“KE”家庭的祖孙三代进行了跟踪观察——该家庭几乎有一半成员有遗传病,症状包括混淆发音、搞错词语顺序、语言理解困难等。当科学家“扫描”该家族成员,寻找他们是否带有FOXP2基因时,结果发现,所有患病成员都拥有一个使得FOXP2基因失活的突变。科学家们进一步发现,人类的FOXP2基因与其他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类似基因存在两个细微差别,而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