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090个字。该同步学案既适合老师备课之用,也适合学生学习之用,有详尽的背景介绍、要点分析、同步练习、拓展练习、拓展阅读等,非常实用。
语文九年级下冀教版第二课《音乐迷杨科》同步学案
背景资料
1.作者简介:
亨•显克微支
亨•显克微支(1846-1916),波兰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波德拉斯地区一个小贵族家庭,曾在华沙大学语文系学习。1872年,以李沃斯特的笔名在《波兰报》上发表讽刺小品和短篇小说,一鸣惊人。1876-1879年,赴美采访。回国后发表通讯集《旅美书简》和《为了面包》、《灯塔看守人》等短篇小说,揭露美国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和波兰移民的悲惨处境,体现了作家进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从80年代起,他转向长篇历史小说的创作,写有历史小说三部曲:《火与剑》、《洪流》、《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反映17世纪波兰人民抗击异族入侵的斗争,使读者看到历史上波兰人民的决斗、战争,充满着希望的呼声,起到唤醒沉睡的民心和鼓舞人民斗志的作用。还写有长篇历史小说《你往何处去》和《十字军骑士》。前者反映古罗马多神教与基督教的斗争;后者描写15世纪初波兰贵族反对日耳曼十字军骑士团的入侵,赞美了波兰和立陶宛人民共同抗击入侵者的斗争精神。1905年,以他“作为一个历史小说家的显著功绩”,获诺贝尔文学奖金,有“波兰大仲马”和“语言大师”的美称。他的作品被译成40多种文字,主要作品在国内外被改编成电影上演,影响深远。
2. 显克微支- 著作年表
1846年5月5日出生于波兰东部的伏拉•奥克惹斯卡雅一个信奉天主教的旧贵族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当过军官,他的一位哥哥在法国军队服役时阵亡于1870年的普法战争,爱国、信教和军人风格成了这一家人的传统思想观念。
1866年显克微支中学毕业,考入华沙大学。先后学过法律、医学、文学、历史和语言学,最后他抱定宗旨投身文学事业,用手中的笔为祖国的独立解放作贡献。
1871年沙皇政府悍然下令将华沙大学改名为华沙帝国大学。为了反抗这一侮辱性的命令,显克微支毅然放弃即将可以获得的学位,拒绝参加毕业考试而愤然离校。
1869年首次发表了《论实证主义》的著作。这是一篇系统地论述当时波兰流行的大众哲学思想体系的论文。他与当时代表资产阶级左翼进步势力的“青年派”发生了联系,在这个流派的《土地》、《每周评论》杂志上发表文章,开始了职业写稿者的生涯。
1872年显克微支发表了反映当时大学生失望和苦闷心情的第一篇小说《徒然》,接着又出版了包括《谁也不是预言家》和《两条道路》两个中篇在内的《伏尔希沃皮包里的幽默故事》。1875年出版了第一个短篇小说《老仆》,成为波兰文坛上崭露头角的新手。
1876年显克微支作为《波兰报》的特派记者赴美国去进行旅行采访。他赞赏美国发达的科学与经济,但也对美国大量存在的腐败的社会现象和波兰移民在美国备受歧视和思念祖国的痛苦,在《美国书简》中,向他的同胞们作了详尽的介绍。
1878年从美国,取道意大利、法国回到波兰,在这个阶段,他创作了中、短篇小说《音乐迷杨科》《灯塔看守人》《为了面包》《天使》《酋长》《炭笔素描》《家庭教师的回忆》《穿过草原》等,这些作品无论在他个人的创作成就中还是在整个波兰文学中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1882年至1887年显克微支在华沙《斯多瓦》杂志任编辑。当时波兰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加剧。面对沙俄统治,他创作出版了以17世纪波兰人民与哥萨克、瑞典、上耳其等外族侵略者进行顽强战斗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