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教学目标 (略)<br>
教时安排:一课时<br>
教学步骤:<br>
一、  导入目标:(5分钟)<br>
    1、教师(深情的):同学们,让我们沿着时光的河床,逆流而上,回到一千二百年前,在成都美丽的浣花溪畔,有一座最简陋最普通的茅屋。然而,就在这草堂之内,却顽强的跳动着一颗想黎民、思百姓、忧天下的心。被后世尊为中国“诗圣”的杜甫就在这里栖身,凭借这茅屋遮风挡雨。可上苍连这一点怜悯也不肯给他,秋风怒号,大雨滂沱,把草堂的屋顶席卷而去。面对茅草飞散和群童抢夺,瘦骨嶙峋的诗人在唇焦口燥、倚杖叹息之余,却由“吾庐独破”推及到“天下寒士”,以他博大的爱国爱民之心,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绝响。诗人饱蘸激情,写下了这首留芳百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br>
    2、学生介绍作家作品: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诗史、沉郁顿挫。安史之乱755年后。“为”,被。歌,古诗的一种体裁。形式自由。<br>
二、  听读感知本文的内容结构和感情(5分钟)“二把法”,做好听众。<br>
三、让一(差?好的?)学生朗读,大家注意一下,“人人争当小老师”活动。<br>
①  字词是否正确;<br>
②  节拍是否正确,不要读破句:结合诗意一般可按四三言节拍朗读;其余诗句根据字数和诗意可做如下安排:“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注:“死亦足”三字决不可同前直连)。<br>
③  韵脚要响亮。这样读诗歌,层次清晰,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琅琅上口,情趣盎然。<br>
④  语调和停顿:每小节之间有停顿,前三节与后一节之间停顿稍长。前三节基本用降调,但降中有逐层递升,语速宜缓慢,后一节用升调,语速适中。<br>
⑤  重音要合理:如怒、“三”、忍、安、独等,“卷”、飞、“洒” “挂” “飘转”、沉——这一系列动词,细致地描绘出风吹茅草,漫天飞舞,四处飘散的惨状。须重读,读出风之大、茅草翻飞的意境。(板书:狂风破屋)<br>
⑥  颤音:老、洒、公然<br>
⑦  拖音:三重茅、安如山<br>
⑧  顿音:自叹息、何由彻,死亦足<br>
⑨  语速:根据情景灵活运用。<br>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