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70字。
实用类文本复习专题之《传记的整体阅读》的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把握传记的解读方法。
教学重点:把握传记的解读方法。
教学方法:典题导引—方法总结—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实用类文本阅读这类考题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体现出实用性和应用性的特点,考题进一步贴近生活,旨在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关注生活。属于选考内容(与文学类文本阅读二选一),分值25分。所以,我们就对传记文体的阅读这一考点进行分析解读。
二、考点解说
《考试大纲》对实用类文本的阅读要求为: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三、传记的相关知识
(一)传记的定义和分类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评传是传记中的跨类文体,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一方面有对人物生平较完整的叙述,借以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结合这些叙述,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因为它的篇幅较简短,更适合于高考命题时选用,因此考生对这一类型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二)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四、典题导引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008•全国课标卷
盛宣怀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
“办大事,作高官”是李鸿章对盛宣怀一针见血的刻画,也可以说是对他一生发展道路的指引。盛宣怀是按照这条道路和程序走的,李鸿章也是照此方针培植他的。盛宣怀所经营的近代企业及与之相应的新式教育事业,在当时都是无先例可循的“大事”,但因为有李鸿章的大力支持而取得成功,并被李鸿章多次保举,直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