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8500字。

  2012年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语  文
  说明: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考点名称、考场号等信息填写在密封线内的相应位置。
  2.答卷时考生务必用蓝、黑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3.本试卷共10页,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从乐器的角度看,声音好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关键是,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呢?这就像问上等巧克力的味道,实在是个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述的问题。不过办法总是有的,直接、正面的回答不上来,可以用间接、侧面的,最现成而著名的答案是白居易在其名篇《琵琶行》中的那句“大珠小珠落玉盘”。然而,即便是专业琵琶界,有谁真听到过珍珠落在玉盘里的声音呢?再说,就算有人真听到过,多半也会失望的,因为“珠落玉盘”所发出的压根就不是“乐音”。那么为什么一千多年来,人们不但认可而且还无数次地引用这句话呢?我想它至少说出了琵琶在发音上的三个要点:颗粒状的发音形态;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声音上要具备珠和玉的美学品质。
  我国历来把“珠”和“玉”视为“珍宝”,或者说它们是中国人“美的理想”。在大自然中,很少有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而“珠”能接近正圆体,这恐怕是珠能引起美感的原因之一,所谓“物以稀为贵”。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越接近正圆体的珠就越珍贵,称为“走盘珠”,其可贵即在浑圆与饱满。而“玉”则致密、细腻,是一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握在手里还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感,这里“温”“ 润”“ 泽”都带有三点水,这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其实珠也是一种美石——珍珠贝的“结石”,它与玉都有一种光彩,这光彩粗看并不“耀眼”、“ 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即所谓东方人的含蓄之美。说“在声音上要具备珠与玉的美学品质”,具体地也是笨拙地说,就是声音要具有圆润、饱满、结实、细腻、有分量、有光泽、水灵灵等性质。把一类事物的特性比附到另一类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说把一种感官对象的性质移到另一种感官对象上去,这在修辞学上叫“通感”或“移觉”。例如,用“高”“ 低”和“明亮”“ 甘甜”来称呼和形容声音。事实上作为听觉对象的声音,并不具有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才有的明亮、甘甜的性质,之所以这样来称呼和形容,就是“通感”的原理在起作用。
  用“珠落玉盘”来描述琵琶的声音,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它不但在制作上,同时也在演奏上为琵琶的基本音质作了“指归”——“ 珠玉之美”。这话也许反过来说更有力,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其发音最具珠玉之美的,是琵琶。
  其实,单从制作上来要求好的琵琶声音,历来也是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的,那就是行话所说的:“尖”,指高音区的发音明亮;“堂”,指低音区的发音洪亮;“松”,指按弹时发音灵敏,余音强而长;“脆”,指发音清脆;“爆”,指发音坚实而有分量。但由于这五条标准由来已久,可见它们是针对“丝弦琵琶”而言的,因为“钢弦琵琶”只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40多年的事。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因丝弦张力小的缘故,也许在“余韵”和“声势”方面往往会感到不足,所以提出了从字面上看有点矫枉过正的五项标准,尤其是那个“尖”字,越来越难以使人认可,故已有人把它改为“亮”了。但对钢弦琵琶而言,这五条标准怕的不是做不到,而是过了头。所以能把这五条标准结合“珠玉之美”这一条来综合考察,对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的理解,应该是有裨益的。
  1.下面各项陈述中,最能说明“通感”特征的一项是(    )
  A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
  B玉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
  C珠与玉的光彩,有着东方人的含蓄之美。
  D在中国民族乐器中,琵琶最具珠玉之美。
  2.下面对“珠落玉盘”用来形容琵琶声能引起美感的原因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珠是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玉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B、珠和玉的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
  C、人们把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声上。
  D、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  
  3.根据全文内容,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从“乐音”的角度考虑,以“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琵琶声并不合适。
  B、浑圆之珠,温润之玉,光彩绚烂,给人以美感,成为中国人“美的理想”。
  C、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故而最具珠玉之美。
  D、与丝弦琵琶相比,钢弦琵琶发音更“尖”、更“脆”,余音更长,声势更大。
  得分 
  评卷人 
  二、古代诗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3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