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000字。

  《短歌行》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
  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2、熟背全诗。
  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 。
  2、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德育目标:学习诗人广纳贤才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听过望梅止渴的故事吗?了解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吗?其中谁在论?谁是英雄?在同学们的眼中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让我们一起走进《短歌行》,更多的了解曹操。
  由谚语的翻译来引出对曹操任务形象的认识。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appears 。说曹操,曹操就到。Devil指的是恶魔,那么曹操是恶魔的形象吗?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请同学们谈谈在你心目中曹操是个怎样的人?
  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被封为丞相、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封为武皇帝;文学作品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誉为“建安风骨”。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行》。
  这些诗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但又有自己的创造。汉乐府诗大多叙事,而曹操常用乐府旧题抒写感情和抱负,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气魄雄伟,情感深沉,于质朴自然中带有慷慨激昂的悲壮情调。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