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8890字。

  邢小雷2012年“苦难中的尊严”问题解决导学案
  语文•苏教版必修5
  第三专题  直面人生
  第三板块:苦难中的尊严
  山西省阳城一中 邢小雷
  导学一:创设问题、引领目标(知人论世  设疑激趣)
  问题导入一
  人生苦短,风云难测,生命的天空洒满了金色的阳光,也弥散着凄冷的苦雨。顺境,人之所求,但无法有求必应;逆境,人之所畏,却往往不期而遇。苦难固然无法逃避,生命亦有崛起的尊严,今天让我们走进培根和周国平的哲理散文中,共品苦味人生。
  材料链接
  1.作者信息
  ⑴培根(1561—1626),是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他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论说随笔文集》等。后者收入58篇随笔,从各个角度论述广泛的人生问题,精妙、有哲理,拥有很多读者。著有《学术的进步》(1605)和《新工具》(1620)等。培根尖锐地批判了中世纪经院哲学,认为经院哲学和神学严重地阻碍了科学的进步,主张要全面改造人类的知识,使整个学术文化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实现伟大的复兴。他认为,科学必须追求自然界事物的原因和规律。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以感官经验为依据。他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原则,认为知识和观念起源于感性世界,感觉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要获得自然的科学知识,就必须把认识建筑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上。他还提出了经验归纳法,主张以实验和观察材料为基础,经过分析、比较、选择、排斥,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⑵周国平,男,1945年7月生于上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国平既是一个学者,也是一个散文家。他出版过著作二十余种。著译过《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人与永恒》、《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哲学著译。
  除了哲学著作和翻译,周国平还写作了大量的散文随笔,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散文著作主要有: 《守望的距离》、《灵魂只能独行》、《风中的纸屑》、《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周国平文集》等。周国平的散文随笔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
  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
  2.背景回放
  (1)《论厄运》的写作背景。
  1597年,培根发表了他的处女作《培根论人生》。此书是一本划时代的名著,四百多年来,它已被译成几乎所有的人类语言,其格言足以永为垂范。他在书中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以及对人生的理解,浓缩成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1)《直面苦难》的写作背景。
  从20世纪80年代进入90年代,中国的社会场景发生了重大变化,思想启蒙的氛围突然消散,商业热风迅速刮遍全国,时尚取代思潮成为时代的主要风景。人文知识分子被这个转折从中心甩向了边缘,有些人因此发出了人文精神失落的悲鸣。面对这个转折,周国平的心情却十分平静。他对做风云人物本来就没有兴趣,现在正好顺乎自己的天性,与时代拉开距离,回归自己的内在生活,个人生活中接连发生的变故也迫使作者回到内心,开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