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50字。
《落难的王子》集体备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寓言这种体裁的基本特点;正确领悟文章的寓意;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巧妙的构思。
2.口头复述课文,感受优美的语言,理清作者的写作脉络,提高阅读分析的能力。多角度分析,领悟寓意。
过程与方法:朗读——讨论——领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生,学会正确对待人生磨难。
【教学重点】领悟寓意。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感悟人生。
【教学方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白兔和月亮》一文恰恰印证了培根的那句话“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它告诉我们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幸运,而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更恐惧的则是厄运的到来,那么当厄运真的降临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一起来阅读周国平先生的《落难的王子》,看看它会给你怎样的启示?
二、介绍创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因亲身遭受一次厄运而作。作者的女儿妞妞刚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他们听到别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厄运落到他们身上,他们可受不了。而作者回想以前看到别人遭受厄运时,也有同感。于是便虚构了这个寓言故事。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
(1)王子是怎样落难的?
(2)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预设:学生在回答怎样落难时,尝试着读出那种沉重、悲惨。(第二段)
落难前的王子很脆弱,落难后变得坚强起来。变化的原因是:一是他遭受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遭受的厄运吓倒,坚强地挺了过来。
四、文本探究
1.“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预设: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一个旁观者在倾听别人的不幸时发出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
作者通过这样的情节设计是想告诉读者这样一个道理:当灾难降临到别人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