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33张,另有教案。对文章重点进行注解,并且含有现实事例,能更好地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一课时教案
  授课人:徐付林        授课班级:高二(5)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练掌握文中重点通假字、古今异义、文言句式、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过程与方法
  遵循自主探究学习的原则,鼓励学生自己解决一些浅近的文言现象。
  探究孔子“将义置于富贵之上”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并学习孔子强调将义置于富贵之上的思想,把孔子的观念发扬光大,以治疗社会上一小部分人物欲横流,为谋取财利而不择手段、害国害民或者殉身求利的弊病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文中重点通假字、古今异义、文言句式、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并实践孔子“将义置于富贵之上”的思想。
  教学方法:讲读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观看电影《倔强的萝卜》中片段,讨论:你同意片中人的做法吗?这种环境下你会怎么做?
  二、文意疏通:
  【仁义和富贵】
  在《论语》中, “仁义”是中心思想,而“富贵”常被简称为“利”。实际生活中,如何处理“仁义”和“富贵”的关系问题也是他的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而也是孔子多次论述的问题。先看看孔子这方面的论述。
  1【原文】  子曰:“富而(1)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2),从吾所好。”
  【基础积累】通假字: (1)而,通“如”,如果。
  省略句: (2) 如(富贵且合于道)不可求,从吾所好。
  【评析】 孔子在这里又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2【原文】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1)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2)”公明贾对曰:“以(3)告者过(4)也。夫子时(5)然后(6)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