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2320字。
酉阳县第二高级中学高2013级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命题单位:酉阳第二高级中学高2013级语文备课组 命题人:王兴业
考试时间:2012年9月27日上午9:00——11:30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包括第一、二、三、四、五大题为阅读背诵题,第Ⅱ卷包括第六、七大题为表达题,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你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共64分)
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破解房地产市场僵局
经过一年多的房地产宏观调控, 一二线城市住房销售量在去年下降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下降,比如八月第一周,北京住房销售量同比下降近50%,但住房价格却没有随之向下调整, 而是僵持在一个高水平上。
更严重的是,保障性住房(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的生产与分配也出现了问题。因为,从今年政府对房地产的布局来看,要通过大造保障性住房来挤出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泡沫,同时又不改变住房市场的宏观调控的工具性。这个意图当然很好,但要实现并非易事。如中国香港地区及新加坡这两个保障性住房力度最高的地方,是花了几十年时间才达到现在这个水平的。中国内地幅员如此广袤,保障性住房建设要达成一定规模,难度之高,可以想见。更何况有关保障性住房的法律制度尚未建立,地方政府建造保障性住房融资以及保障性住房如何分配都面临着不小的难题。
对前一个难题,如果仅要求商业银行提供支持,那么这可能是将地方政府建造保障性住房的融资风险向商业银行转移,让刚开始健全一些的国内商业银行又陷入新的困境。后一个难题,牵涉更深层次的矛盾。事实上,从不少地方的情况来看,保障性住房成了地方政府官员、公务员们获得福利的方式。如果这种情形不制止,那就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初衷背道而驰。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破房地产当前的这种僵局呢?笔者以为,造成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僵局的核心因素,在于房地产市场仍然是投机炒作为主导的市场(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存量房)。只要这样的市场预期不变,在融资成本很低的情况下(当前的信贷政策已有所紧缩,对存量房还未形成巨大影响),投资炒作者不会把其手中的住房降价投向市场。有了早几年住房市场强大的赚钱效应, 胃口被吊大的持有住房的投机炒作者仍在等待政府政策的松动以期获得更高利润。由于有多种因素让市场投机炒作者坚持认为国内房价还会上涨,因此房地产市场预期根本就没有转变的迹象。而在以投机炒作为主导的房地产市场上,预期不变,房价要想向下调整是不可能的。
毫无疑问,要破解房地产市场僵局,就得对投资性或投机性存量住房开刀,或加大其持有成本,或是减少其投机收益。对于前者,笔者的看法是,重点应是在全国住房普查的基础上全面开征物业税。尽管眼下要征收物业税,还欠缺一些基础性条件,但不能不给市场一个明确预期, 严厉的物业税将在什么时候起征。减少其投机炒作收益,就得在住房流转环节提高税率,让住房投机炒作者无利可图。同时,对住房投机炒作,在信贷政策上要进一步收紧。
(选自《今日中国论坛》2011年第9期,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僵局具体表现的是( )(3分)
A.住房销售量下降,但住房销售价格依然坚挺。
B.保障性住房建设难以满足目前住房需求。
C.国内商业银行应对融资风险的能力不足。
D.不少保障性住房的分配与其建设目标相悖。
2.下列选项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严厉的物业税对于持有存量房的投机炒作者将是个不小的冲击,持有成本的增加将促成市场僵局的破解。
B.当前的融资成本很低,从而造成存量房的持有成本不高,所以投资炒作者不会将手中的住房降价投向市场。
C.在住房流转环节提高税率,降低买卖住房的收益,让住房投机炒作者无利可图,将有效挤压房地产泡沫。
D.作为我国房地产市场主导力量的投机炒作者认为国内房价还会上涨,他们的预期不变,房价不可能下调。
3.结合文意,简要概述本文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对“破解房地产市场僵局”这个问题展开论述分析的。(3分)
二、古诗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8题。(共19分)
墨 妙 亭 记
(宋)苏轼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①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既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