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小题,约11120字。
白鹭洲中学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出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审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咯痰(kǎ) 宽绰(chuo) 葛藤(gé) 闷声闷气(mēn)
B.迂回(yú) 脖颈(gěng) 连翘(qiáo) 羽扇纶巾(guān)
C.澄清(dèng) 倒嚼(dǎo) 奔命(bèn) 罪行累累(léi)
D.轧票(gá) 刀把(bà) 叨唠(tāo) 蒙头转向(mē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腹泄篇幅香醇浮想联翩 B.纽扣疲沓溜达抵掌而谈
C.颓圯销账洗练浑水摸鱼 D.靡费凭空图像惹是生非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这吴牛喘月的炎热暑假里,记者却经常在一些公共场所听到这样的对话:“你给孩子报班上新课了吗?他愿意去吗?”“报了。不报哪行?别的家长都给报了……”
B.因为一部未世预言的影片,2012年成了一个奇特的年度。说到新年的愿望,有的人竟期期艾艾,不肯吐出一个字来。
C.你要问电信部门的服务热线接线生每天最厌烦的是什么,他们一定会说是“接电话”,因为除了正常的求助咨询电话外,还有无数个骚扰电话,令人不厌其烦。
D.你看他们带上几年兵船,就都一个个的席丰履厚起来,哪里还肯去打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繁荣,超市和各类性质的消费场所越来越多,它们吸引消费者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门的。
B.我去过江浙一带,每到一县,令我瞠目结舌的是那里的博物馆里差不多都有几个以及几十个中过状元的名单表。
C.他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
D.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干部明确地认识到,交通是否便利,通讯是否畅通,对招商引资工作具有重要影响。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红旗小学开展学过紧日子活动,鼓励学生们利用饮料瓶、包装盒等废旧物品制作成生活用品和工艺品。
B.“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李瑞阳表示,“考生必须正确对待,在填报时做出取舍。”
C.这是一所“年轻”的中学。师生们自编、自导、自演了多部“情景剧”,让孩子们在演出中,受到感化,接受教育。
D.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卫回家后,后父摩德斯通常常责打他,并且剥夺了他母亲对他的关怀和爱抚。母亲去世后,后父立即把不足10岁的大卫送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让他过着不能温饱的生活。他历尽艰辛,最后找到了姨婆贝西小姐。(《大卫科波菲尔》)
B.数不清的无赖们聚集在圣母院的广场上,手里拿了各种武器,加西莫多见了,害怕极了。于是他就拼死守着圣母院大门。后来约翰带头搭着梯子上了法国列王长廊,躲在一尊石雕后面,但被加西莫多发现了,加西莫多立即猛扑到他身上,一手抓着他的双脚,把他丢了下去。(《巴黎圣母院》)
C.贾赦想收鸳鸯为小妾,叫刑夫人来求凤姐,凤姐推脱。刑夫人去探鸳鸯的心,并拉她去回贾母,鸳鸯只是低着头不动身。贾赦为此叫来了鸳鸯家人相逼,鸳鸯便到贾母那儿剪发明誓,死也不从。贾赦的企图因此无法实现。(《红楼梦》)
D.曹操想通过许田打围来考察大臣们的反应。打围中,汉献帝连射三箭不中,曹操讨天子弓箭射中鹿背。群臣以为天子射中,高呼“万岁”。曹操纵马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众皆失色,关羽欲斩曹操,被刘备制止。(《三国演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礼记•礼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柔”“忠”“义”“谦”“贤”“德”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节选自《汉字趣编》之十二)
7.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竹子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为它外在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君子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
B.《礼记•礼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
C.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竹谱专著。
D.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B.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
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
D.白居易《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
B.“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
C.竹子最终演化成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
D.将“刚柔忠义”等品格赋予竹子,将“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已确立了牢固的地位。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车千秋,本姓田氏,其先齐诸田徙长陵。千秋为高寝郎。会卫太子为江充所谮败,久之,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是时,上颇知太子惶恐无他意,乃大感寤,召见千秋。谓曰:“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公独明其不然。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为吾辅佐。”立拜千秋为大鸿胪。数月,遂代刘屈氂为丞相,封富民侯。千秋无他材能术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