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祭十二郎文
韩 愈
湖南雅礼中学(410007) 张世程
Xinxiangsc@126.com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和那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并领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和不拘常格、自由抒情的方式;
2. 指导学生结合朗读,体会本文边泣边诉的语言特点及文言语助词“邪”“也”“乎”“矣”对于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祭文。作者通过记述一些家常琐事,表达对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怀念之情,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写的凄恻动人,感人肺腑。由此可确定教学的重点:一是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和那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并领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和不拘常格、自由抒情的方式;二是指导学生结合朗读,体会本文边泣边诉的语言特点及文言语助词“邪”“也”“乎”“矣”对于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由文体释文体
1.人生总有悲欢离合,生离死别也是无法回避的。生命有时是那样脆弱,不会因自己和别人的珍视和眷恋而停留,“死者长已矣”,但留给亲族师友的是无尽的感伤和思念。《祭十二郎文》正是一篇将这种省这对死者抒写痛悼之情,因感人至深而传唱千古的祭文。
2.祭文,偏重于抒发对死者的悼念哀痛之情,一般结合对死者功业德行的颂扬而展开,如《在马克思目前的讲话》。而本篇又是怎样抒写的?是因了什么而成为“千年绝调”?
二、初读,结合写作背景整体把握情感基调,感知大意
1.简介写作背景:
唐宋八大家中最有贡献的韩愈走过了坎坷不幸的青少年时代。他3岁丧父,靠兄嫂抚养成人。他和十二郎老成(参看题注),虽为叔侄,实同兄弟,从小生活在一起,“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漂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叔侄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十二郎病死的噩耗。韩愈悲痛欲绝,写下这篇祭文。
2.听赏配乐朗诵(或范读),用心体会,整体感知,然后自由交流感受,教师加以点拨:
(1)读后交流初步体会:
本文自始至终贯穿着韩愈对于侄子的哀痛之情,突出了一个“悲”字。
(2)教师点拨小结:
作者将抒情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早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命运,乃至疑后嗣之成立,及写内心的辛酸悲痛。文章语意反复而一气贯注,最能体现在特定情境下散文的优长,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因而在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古文观止》评论“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