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
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 李兆兵
(email:yzlzb@163.com)
教学目标:
1、概括内容要点。
2、了解胡同文化的特点。
3、体会作者的感情。
重点难点:了解胡同文化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问同学)你们到过北京吗?北京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走访过北京的胡同吗?你对北京的胡同有什么样的印象?(没有,看几幅北京胡同的图片回答。)
这是我们同学们对北京胡同的看法,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同样作为我们扬州人,而在北京生活了几十年的作者汪曾祺是怎么看北京的胡同的。今天我们就学习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来了解一下北京的胡同及其文化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
(一)胡同特点
首先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看看文中直接描写北京胡同的段落主要集中在哪几个自然段?
齐答:课文第一到第四段。
接下来我们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一到第四自然段,请其他同学认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北京胡同的?反映了其什么特点?
读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来回答,回答需先读出描写北京胡同的语句,再说明其特点。
(1)北京城乡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 (通俗的比喻)
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 走向是正的(走向)
(2)东单三条,皮库胡同,石老娘胡同,大雅宝(大哑巴)胡同
高义伯(狗尾巴),小羊宜宾胡同 名字很奇怪(名称)
(3)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 胡同真多啊(数量)
(4)离闹市很近 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
剃头挑子的唤头,磨剪子磨刀的惊闺,算命的短笛 更加安静了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胡同真静啊(环境)
(回答很好,这四个方面分别安排在四个自然段中,这就需要我们对每个自然段进行概括。)
(板书)
走向——正
胡同的特点: 名称——奇
数目——多
环境——静
小结: 这就是胡同的特点,北京人赖以生存的环境。
(二)居民特点
俗话说,环境影响着人。胡同如此,胡同内的北京人的生活又怎样呢?下面我们深入阅读课文,随作者“走进”胡同看看。
1、请大家注意课文6~7段。找一位同学朗读,读后一起来讨论几个问题。(点生朗读,读后问)
(1)阅读课文应该从语言入手,要抓中心句,关键词。大家想想,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应该是哪句?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文化。”
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特点?――封闭。
这“封闭”怎么讲?(同学们小声讨论)。我不希望大家简单地从字面上解释,而是要你们阅读课文。读后想想:北京市民的哪些生活内容可以反映他们过着一种封闭生活?
(舍不得挪窝;住家是独门独院。)
(2)北京人的“窝”是“金窝”,还是“银窝”?他们不忍割舍。
提示:不是!房屋很旧,也不太好,而且还有经常坍塌的。
那胡同里的居民为什么不愿意搬家?
提示:那是因为他们祖祖辈辈住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