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题,约5690字。
固原一中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20分,作文40分。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必须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否则,不得分。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意全对的一项是( )
A、沁(xīn)园春 百舸(gě) 峥嵘(zhēngróng)
B、瞋(chēn) 以遗(wěi)陛下 陛(bì)
C、颓圮(qǐ) 方遒(qiú) 岁月稠(cóu)
D、青荇 (xìng) 浪遏(è) 濡(rú)缕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惆怅 玉决 苍茫 激扬
B、寥廊 食邑 彳亍 寂寞
C、荡漾 仓淬 胆怯 耀眼
D、火钵 熏黑 戮力 参乘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且贰于楚也 贰:两次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陪伴
C、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略微
D、大行不顾细谨 行:作为
4、下列加点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行李之往来
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D、沛公居山东时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B、晋军函陵
C、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D、道芷阳间行
6.下列加点字都属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厚遗秦王宠臣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B.卒起不意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C.距关,毋内诸侯 进兵北略地
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7.对下列句中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大王来何操 ④何厌之有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8、下列是对原文人物性格、艺术手法的分析及相关内容的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虚美,不隐恶”是司马迁记录历史人物的一大亮点,这种“实录”感使得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显得真实饱满。比如写项羽在鸿门宴上的言行,除了表现其直率、守诺之长,还着力表现其刚愎、寡谋之短。
B.“怒斥太子”表现了荆轲性格的另一侧面。作为一个侠士,他必然以“言必信,行必果”自高,容不得别人对他的操守有所怀疑。太子的不信任,使得荆轲在临行前一反平素的沉着,在尚未计出万全的情况下,仓促前行,而导致最终的败局。
C.“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指出晋国贪得无厌,灭郑之后,接着就侵犯秦国,提醒秦伯对此现实不能不存戒心。
D.司马迁在刻画项羽这一形象时,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用刘邦的狡诈、对内奸绝不留情衬项羽直率、宽宏大度,用范增的多谋、急躁衬项羽短视、刚愎,故虽寥寥数语,项羽仍显得形象鲜明,富有神采。
9、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是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是因为大堰河知道自己的梦永远也不能实现。那种世俗的血缘关系,无形的鸿沟,使她只能把殷切的愿望埋在心里。
D.“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10、对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A. 第一诗句中的“温柔”描绘了日本女郎的情态美,欲言又止,含情脉脉地低头鞠躬,贤淑,温存,庄重。
B. 第二诗句中的“水莲花”是此诗的主要意象,诗人用它来衬托女郎在离情别绪的笼罩下难以忍受的内心痛楚,气氛孤单凄凉。
C. 第三诗句运用了重叠的手法,写出了女郎的深情呼唤以及美好的祝愿。
D. 此诗以“送别”为题刻画了女郎的形态和内心活动,既有语言描写又有动作描写,更有缠绵的情志。
二、名句默写(每空0.5,共10分)
11、补写下列名篇句句中的空缺部分。
(1)但我不能放歌, ,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再别康桥》)
(2) 风华正茂 , 。指点江山, ,
。(《沁园春•长沙》)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至易水上, ,取道。(《荆轲刺秦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