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开学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分类:
语文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94 KB
评级:
时间:
2012/10/16 16:01:52
下载:
本月:1 总计:9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共21题,约10140字。
大庆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开学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学”断想
所谓“国学”,就是中国固有的传统学术及其研究的学问。具体地说,“国学”包含有三个层面:第一,它是一种知识体系。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自然应该有一种最起码的亲近感与敬畏心,对唐诗宋词、四书五经这些内容应该有基本的了解。第二,它是一种思维智慧,是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不管中国人有没有正式地把国学当作学问来学习,都是在国学的氛围里成长的,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面对同样的事情,中国人和西方人可能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最后,“国学”就是它的核心价值观,比如“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应该说,这些价值观层面的东西,才是国学最根本的。
“国学”是个好东西,这一点恐怕没有人能否定。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国学”如同世间其他事物一样,也有它的软肋,也有它的局限性。“国学”的不少内涵有的本身就是落后腐朽的,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三纲思想。有的本来是正面积极的内容,但随着时空变化,渐渐落后于变化了的形势,已无法应对时代的挑战,而成为了历史的惰性与包袱。譬如《孙子兵法》所提倡的原始民本观“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在其诞生的春秋战国时代,无疑是进步的,但进入近代后,却严重滞后于新型的民主要求了,而它本身是无法顺利完成转型,变“令民与上同意”为“令上与民同意”的。
另外,以“国学”为主要表现的传统文化理念,在许多情况下,是知行割裂的,即说的不是做的,做的不是说的。如《孙子兵法》乍读之下,会觉得它很爱兵,“视卒如婴儿”。但如果你把它看作是孙子的真实想法,那就太天真了。其实在孙子的眼里,士卒不过是牛羊而已,“若驱群羊,驱而来,驱而往”,所以,可以“上屋而抽其梯”,不存丝毫怜悯之心,还美其名曰“慈不掌兵”。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学”绝对不是只有其美、没有其恶的纯粹事物,在它的身上,善与恶、真与伪、美与丑同样交织在一起。
我们今天弘扬国学,要超越经史子集的范畴。为什么后来国学变成大家觉得无用的了,因为后来国学仅限于经史子集中。但是去看一下《汉书•艺文志》,实用之学与理论之学是结合在一起的,“七略”实际上有“六略”。第一略通论,下面六艺略,就是理论指导;诸子略,就是中国的学术学派;诗赋略,就是文学创作;兵书略,就是用于指导战争实践的理论及其相应的操作方法;术数略、方技略,这些都是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的东西。但经史子集里淡化了这些操作、实践性的东西。要超越经史子集,而回归到《汉书•艺文志》的学科传统中。
西周时期的“六艺”,是培养“全人”人格的,有精神思想的指导——“礼”“乐”,有自然科学知识、文化技能的掌握——“书”“数”,也有军事技能、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射”“御”。但孔子之后的以经典传承为中心的诗、书、礼、乐、易、春秋的“六艺”却变成了纯粹的课本、书本知识。“学习”一词本有两层意思:“学”,首先是从知识层面上学,是被动的、灌输性的学;“习”,是练习,是在实践中练习它、升华它,然后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现在我们只有“学”,没了“习”的成分了。所以今天弘扬国学,要真正超越经史子集的传统,回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国传统学术的原生态。实际上,经史子集是次生态,原生形态应该是六艺之学,就是从西周的六艺之学,一直延续到班固《汉书•艺文志》的六略之学。
(选自《新华文摘》2010年第9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国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国学”不仅包括唐诗宋词等知识性内容,还包括受国学氛围的熏陶而形成的思维智慧以及价值观层面的东西。
B.“国学”的内涵虽然包括三个层面,但真正具有价值的还是作为其核心的思想理论层面的内容。
C.一个中国人就算没有把唐诗宋词、四书五经等内容当作学问来学习,也并不说明就没有受到国学的影响。
D.“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传统的价值观念是国学中最根本的东西,至今仍然具有活力。
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国学”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封建“三纲”思想以及那些在产生时是正面积极的,但随着时空变化,渐渐落后于变化了的形势的内容。
B.我们对国学的继承,不仅要“学”,了解知识层面的“国学”;还要“习”,在实践中练习、升华。
C.国学之所以会让大家觉得无用,因为孔子之后的国学仅限于经史子集等理论之学中,成为纯粹的课本、书本知识。
D.今天弘扬国学,不能停留在以经典传承为中心的诗、书、礼、乐、易、春秋的“六艺”的层面上,而要回归以“全人”培养为宗旨的礼、乐、书、数、射、御的“六艺”。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学”之中善与恶、真与伪、美与丑交织在一起,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国学”发展到今天,其主要内容有渐渐成为历史的惰性的趋势。
B.《孙子兵法》在其诞生的时代无疑是进步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进入近现代后已经是知行割裂,“说的”与“做的”不同了。
C.当今盛行的祭孔大典、少儿读经等活动都体现了对“国学”的核心价值观念的认同与回归。
D.对于“国学”,我们既不能因它存有糟粕而一概抹煞它,也不能因它今天仍拥有合理的内核而一味拔高它。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22分)高☆考
伯颜,蒙古八邻部人,长于西域。至元初,旭烈兀遣入奏事,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厉,曰:“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与谋国事,恒出廷臣右,世祖益贤之,敕以中书右丞相安童女弟妻之,曰“为伯颜妇,不惭尔氏矣”。二年七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众服曰:“真宰辅也。”
甲戌,会师于襄阳,分军为三道并进。丙戌,伯颜与平章阿术由中道循汉江趋郢州。万户武秀为前锋,遇水泊,霖雨水溢,无舟不能涉。伯颜曰:“吾且飞渡大江,而惮此潢潦耶!”乃召一壮士,负甲仗,骑而前导,麾诸军毕济。癸巳,次盐山,距郢州二十里。郢在汉水北,以石为城,宋人又于汉水横铁绳,锁战舰,密树桩木水中。伯颜荡舟由藤湖入汉江。诸将请曰:“郢城,我之喉襟,不取,恐为后患。”伯颜曰:“用兵缓急,我则知之。攻城,下策也,大军之出,岂为此一城哉!”遂舍郢,顺流下。伯颜殿后,不满百骑。十月戊午,行大泽中,郢将赵文义、范兴以骑二千来袭,伯颜未及介胄,亟还军迎击之。伯颜手杀文义,擒范兴杀之。
丙戌,次复州,知州翟贵以城降。诸将请点视其仓库军籍,遣官镇抚,伯颜不听,谕诸将不得入城,违者以军法论。阿术使右丞阿里海牙来言渡江之期,伯颜不答。明日又来,又不答。阿术乃自来,伯颜曰:“此大事也,主上以付吾二人,可使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开学考试高三年级语文..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3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人教课标..
黑龙江省集贤县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度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千丰中学2012-2013学年九月份月考八年级..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 人教课标..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 人..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3届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卷 人教课标版
2012年黑龙江省鸡西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通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