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540个字。

  英雄也妩媚,女子亦刚强
  ―――《花木兰》教案设计
  绵阳三台建设中学刘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体会本文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
  诵读法: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
  讨论点拨法: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重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2.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一个教师的下水诗《木兰赞》
  你柔弱的身躯/却负起了剑戟刀枪/为了一个决定/一声叹息,你选择了战场/为了一个信念/关山重重,你奔赴远方/你驰骋疆场,披一身寒霜/绝不是为了赢得奖赏/你战功赫赫,却辞官还乡/只是为了亲人期盼的目光/你默默不张扬/你隐忍而坚强/你爱武妆,更爱红妆/你是一个传奇/是世上最美的姑娘!
  师:这首诗歌颂的是我国古代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唐朝初年被封为孝烈将军,后世人立祠纪念。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二,背景解题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作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三,诗歌诵读,初步感知
  1.呼配乐朗读。让学生边听边勾划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教师朗诵时节奏的变化。
  2.解决生字词。教师重点强调
  “十二转”的“转”读zhuǎn。古代指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旧时裳”中的“裳”读“cháng”,古代指少女穿的裙子。“可汗”,读kèhán,我国西北古代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
  3.学生分组朗读比赛。
  四,整体感悟,走近木兰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答: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