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语文模块(三)古代诗歌单元测验
华武仁编制
一 选择题(4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锦瑟(sè)  粗糙(zāo)   湍急(tuān)   
B.浣女(huàn) 谄媚(xiàn)  邂逅(xiè)
C.惘然(wǎng)  哨卡(qiǎ)   癖好(pǐ)   
D.蝴蝶(dié)   歼灭(jiān)   炽热(zhì)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噫吁嚱(xū) 蚕丛(cán)  鱼凫(fú)   
B.秦塞(sài)   石栈(zhàn)  猿猱(náo)
C.扪参(mén)   抚膺(yīng)  雄雌(cí)   
D.崔嵬(guǐ)   吮血(shǔn)  咨嗟(zī)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危乎高哉(危险)   难于上青天(比)    
B.横绝峨眉巅(度)   冲波逆折之回川(迂回)
C.青泥何盘盘(多么)  但见悲鸟号古木(但是) 
D.去天不盈尺(离开)  愁空山(使……愁)
4.对杜甫《登高》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登高》首联,勾画出一幅秋天肃杀的图景,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凄楚。“风急天高”“渚清沙白”,不正是秋景的写生吗?加之耳听“猿啸哀”、目睹“鸟飞回”,恰恰流溢出诗人有国难奔有家难投的怅惘。
B.《登高》颔联视野开阔,气势宏大——“无边”与“不尽”从平面上极写数量之大;“萧萧下”与“滚滚来”则从立体上表现壮阔之势。
C.写《登高》时,杜甫住在夔州,地处长江之滨,瞿塘峡口,此处向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人经过观察,捕捉住了这些特点,将它们巧妙地融入秋江景色,借以展现出自己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情感世界。
D.《登高》运用了卒章显志的手法,展示了自己的真实生活,剖露了诗人的实在感情。“艰难苦恨”“潦倒”的景象,与“风急天高”的景物描绘在结构上前者“起”,后者“合”,情感一致。
5.对李白《蜀道难》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奠定了贯穿始终咏叹基调。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
B.“使人听此凋朱颜”“其险也如此”两句诗句读起来口语化,诗人在创作上主要吸取民间民歌的创作手法,使诗句骈散结合,产生韵律美。
C.“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中的“号”“啼”两个动词用得好,借鸟声写环境,用哀鸣.哀啼的气氛烘托蜀道之难,同时流露出千里孤身之感。
D.“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句运用夸张修辞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令人惊心动魄。
6.对刘禹锡《石头城》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贯穿全诗的字是“空”,六代帝王之都已成空城,一切都不复存在,写出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B.诗人随手拈来山、城、水、月等意象,句句写景,句句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之感,感叹着世事盛衰无常。
C.潮打空城寂寞回”“夜深还过女墙来”两句采用拟人手法, 生动传神.形象.引人遐想。 写出江潮有意,旧月多情,无情的却是历史的沧桑和人的命运的感慨。
D.初唐张若虚有“今月曾经照古人”句,盛唐李白有“只今惟有江西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句,与“淮水东边旧时月”的意境相同,感叹着昔日繁华不再。
7.对比赏析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李清照词《声声慢》,有误的一项是
  A.苏词开头“大江东去”一句给全词奠定了豪壮的基调,李词开头连用14个叠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寂寞、空虚、冷清、愁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