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60个字。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自主阅读
《秋颂》《落叶》(2课时)
课前预习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及文本的背景资料。
3、积累文中重点字词。
相关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
1、体味文章中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章多种修辞方法的作用。
3、体会《秋颂》中把抒情和可感的意象结合在一起的写作手法。
4、赏析《落叶》中富含哲理的语言,学习托物言志的抒情手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来体现对秋天的热爱。
2、感悟重点句子的哲理,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情感与哲理。
评价任务
1、朗读文章,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2、利用对重点语句的分析与感悟,体会作者的情感与哲理。
3、能理解用拟人手法把抒情和可感的意象结合在一起的写作手法。
4、能准确把握托物言志的抒情手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示例
从古至今,秋是很多文人赞颂的对象,不仅中国如此,外国也如此,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由英国著名的诗人济慈写的赞颂秋天的诗。
二、检测预习(可用多媒体投影)
约翰•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他年仅25岁,可是他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自幼喜爱文学。1816年发表处女作《哦,孤独》。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崭露头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诗人25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他留下的墓志铭是:“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三、研读课文,感知内容
1、《秋颂》两节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此题意在理清全文内容,并训练概括能力。)
明确:第一节用一些列的果实的形象,点出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第二节写人在秋天劳动、作息、榨果酿酒的快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