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项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2.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能力目标
  1.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从人性论的角度重新审视玛蒂尔德,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不幸,可能都将与自己有关,要学会关心、尊重他人,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人格。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
  2.赏析对人物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
  3.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
  1.探究玛蒂尔德的心理变化、性格发展过程,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探求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方法
  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和心理描写的细腻。
  2.探究式阅读。如: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玛蒂尔德这个人物;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即作品的主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整体感知,理清小说思路。
  2.品味重点段落,赏析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3.分析小说巧妙的构思。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毋庸讳言,虚荣之心人皆有之,只是大小、强弱罢了。站在人性论的角度看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当你付诸行动让虚荣心获得满足的过程中,生活往往会给开一个可怕的玩笑。让我们读读莫泊桑的《项链》,定会悟出这个道理。

  二、解题
  背景介绍(出示投影):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对人民巧取豪夺,政府中贪污风行,社会上道德沦丧,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惟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一种恶劣的社会风气。这种风气在小资产阶级当中同样盛行。这个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地位极不稳定,他们总想摆脱这种处境,跻身于上流行列。但是,只有少数人获得成功,而大多数在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落入更悲惨的遭遇。然而,在当时,羡慕上流社会,追求虚荣,已经成为这一阶层人们的普遍心理特征之一。莫泊桑长期在政府小科员圈子中生活,对他们有很深的了解,写了不少作品讽刺揭露他们的庸俗、势利和虚荣。《项链》就是其中之一。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准人物语气,读出情感。
  (解说:朗读能渲染气氛,且为下面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