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7小题,约12160字。

  玉溪一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陈雍君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驭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得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选自2010年8月5日《科技日报》)
  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画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D.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继续恶化,就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不忘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C.台湾地区力主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清朝的军队战斗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9分)
  完成4—6题,每题3分,第7题10分。
  史万岁,京兆杜陵人也。父静,周沧州刺史。万岁少英武,善骑射,骁捷若飞。好读兵书,兼精占候。年十五,值周、齐战于芒山,万岁时从父入军,旗鼓正相望,万岁令左右趣治装急去。俄而周师大败,其父由是奇之。
  尉迟迥(人名)之乱也,万岁从梁士彦击之。军次冯翊(地名),见群雁飞来,万岁谓士彦曰:“请射行中第三者。”既射之,应弦而落,三军莫不悦服。及与迥军相遇,每战先登。邺城之阵,官军稍却,万岁谓左右曰:“事急矣,吾当破之。”于是驰马奋击,杀数十人,众亦齐力,官军乃振。及迥平,以功拜上大将军。
  尔朱①以谋反伏诛,万岁颇相关涉,坐除名,配敦煌为戍卒。其戍主②甚骁武,每单骑深入突厥中,掠取羊马,辄大克获。突厥无众寡,莫之敢当。其人深自矜负,数骂辱万岁。万岁患之,自言亦有武用。戍主试令驰射而工,戍主笑曰:“小人定可。”万岁请弓马,复掠突厥中,大得六畜而归。戍主始善之,每与同行,辄入突厥数百里,名詟③北夷。窦荣定(人名)之击突厥也,万岁诣辕门请自效。荣定数闻其名,见而大悦。因遣人谓突厥曰:“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突厥许诺,因遣一骑挑战。荣定遣万岁出应之,万岁驰斩其首而还。突厥大惊,不敢复战,遂引军而去。由是拜上仪同(相当于官职),领(兼任)车骑将军(官职)。平陈之役,又以功加上开府。
  及高智慧(人名)等作乱江南,以行军总管从杨素击之。万岁率众二千,自东阳(地点)别道(另一条小路)而进,逾岭越海,攻陷溪洞不可胜数。前后七百余战、转斗千余里,寂无声问者十旬,远近皆以万岁为没。万岁以水陆阻绝,信使不通,乃置书竹筒中,浮之于水。汲者得之,以言于素。素大悦,上其事。高祖嗟叹,赐其家钱十万,还拜(任命)左领军将军(官职)。
  开皇末,突厥达头可汗犯塞,上令晋王广及杨素出灵武道,汉王谅与万岁出马邑道。万岁率柱国张定和、大将军李药王、杨义臣等出塞,至大斤山,与虏相遇。达头遣使问曰:“隋将为谁?”候骑报:“史万岁也。”突厥复问曰:“得非敦煌戍卒乎?”候骑曰:“是也。”达头闻之,惧而引去。
  (节选自《隋书•史万岁传》)
  【注】①尔朱:复姓。②戍主:驻守一地的长官。③詟(zhé):恐惧。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岁令左右趣治装急去治:整理,准备。
  B.其父由是奇之。奇:奇特,奇怪。
  C.坐除名,配敦煌为戍卒坐:犯罪。
  D.万岁诣辕门请自效诣:到……去。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史万岁骁勇善战的一组是(      )              
  ①既射之,应弦而落
  ②及与迥军相遇,每战先登
  ③于是驰马奋击,杀数十人
  ④每单骑深入突厥中,掠取羊马
  ⑤逾岭越海,攻陷溪洞不可胜数
  ⑥至大斤山,与虏相遇
  A.②⑤⑥B.①④⑥C.①③④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万岁年少时英俊威武,身手矫健,擅长骑马射箭。15岁时跟随父亲加入部队,在一次战斗中,他对战斗胜负准确的预见令父亲称奇。
  B.史万岁箭术高超,令将士佩服。他每次战斗都身先士卒。邺城之战,史万岁策马飞驰,奋力冲击,英勇杀敌,使朝廷军队重新振作起来。
  C.史万岁受牵连发配到敦煌当戍卒。戍主屡次辱骂史万岁,后来发现史万岁骑马射箭很熟练,开始善待他,并与史万岁一起深入突厥内地。
  D.史万岁作战勇猛,屡立战功。曾经作战700余次,转战千里,百余天音讯全无。突厥达头可汗侵犯边塞,听说对手是史万岁后马上撤退。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突厥无众寡,莫之敢当。(4分)
  译文:突厥不管人有多少,都没有谁敢抵挡他。
  (2)因遣人谓突厥曰:“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6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