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33道题,约9040个字。
随州市2012年初中毕业学生考试
语文试题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所有题目的答案都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发。
一、古诗词名句填空(共9分)
1.《观书有感》一诗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两句诗是:(1分)
2.与成语“曲径通幽”有关的诗句是:(2分)
3.《长歌行》中比喻光阴一去不复返的诗句是:(2分)
4.《观刈麦》中最能体现割麦农民劳动艰辛而又期盼延长时间这种矛盾心理的诗句是:(2分)
5.《雁门太守行》中渲染气氛凝重而战斗惨烈的诗句是:(1分)
6.《别云间》写作者面对无限大好河山以泪洗面并发出感慨的诗句是:(1分)
【答案】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分)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2分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2分)4.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2分)5.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1分)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性默写的能力。理解性默写时(1)抓住“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2)抓住“成语“曲径通幽”有关”,(3)抓住“比喻光阴一去不复返的诗句”,(4)抓住“体现割麦农民劳动艰辛而又期盼延长时间这种矛盾心理”,(5)抓住“渲染气氛凝重而战斗惨烈的诗句”,(6)抓住“面对无限大好河山以泪洗面并发出感慨”。
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26分)
7.请将下面的文字规范、端正、美观地楷书在下面的田字格中(2分)
渔夫唱晚古寺敲钟
【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书写汉字时规范、端正、美观即可。
8.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A.躁热(zào])急燥(zào])噪音(zào])洗澡(zǎo)
B.嫌弃(xián)赚钱(zhuàn)谦虚(qiān)道歉(qiàn)
C.犄角(jī)倚靠(yǐ)畸形(qí)涟漪(yī)
D.琴弦(xián)炫耀(xuán)目眩(xuán)船舷(xián)
【答案】B(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读音与字形的认知能力。A、急躁。C、畸形(jī)。D、目眩(xuàn)。
9.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B.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共享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C.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D.看到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的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
【答案】C(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C.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B.小强同学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学习。
C.这也许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方法,但似乎也无可非议。
D.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答案】B(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B、不耻下问:指的是不以向比自己能力低的人请教为羞耻。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增加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B.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C.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D.阅读经典,这是一种很好的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
【答案】B(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A、搭配不当,应为“提高教学质量”。C、前后矛盾,去掉“能否”。D、语序不当,应该为“传承与弘扬”。
12.下列诗句中运用了不同修辞方法的一项是()(3分)
A.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D.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