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小题,约6110字。
衡阳市八中2012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一语文
考生注意:本卷共八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命题:黄海艳;审题:江小为。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遒(qiú)劲 莅(wèi)临 长歌当(dāng)哭 桀骜(ào)锋利
B.弄堂(lòng) 颓圮(pǐ) 泪下沾襟(jīn) 阳光明媚(mèi)
C.凌侮(wǔ) 游说(shuì) 婆娑(suō)起舞 豁(huò)然开朗
D.噩(è)梦 漫溯(sù) 忸(niǔ )怩不安 妄自菲(fěi)薄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踌躇 搅绊相孺以沫 毛骨悚然
B.偏袒 长篙 陨身不恤 黯然泣下
C.飘泊 精悍 迥然不同 博闻强记
D.款待 和蔼 图穷匕见 残无人道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界中的风声雨声,水声涛声,兽声鸟声,甚至于花开花落的声响,都有一定的抑扬顿挫。
B.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C.清明时节,烟雨迷蒙,杏花掩映,我们可以和多情的花草在一起,无需青箬笠,无需绿蓑衣,就这样栉风沐雨,尽情享受这份优雅与闲适!
D.中国先进的“渔政310”执法船前往钓鱼岛海域执法。对此,日本海上保安厅加强了跟踪、干扰,并妄称中国渔政船装备有“重武器”,企图混淆视听。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所著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计策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D.“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6题。(4分,每小题2分)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5.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A.举例论证 B.对比论证 C.比喻论证 D.类比论证
6.鲁迅先生对徒手请愿的态度是()
A.赞成B.不赞成C.认为有可取之处D.指出其消极的方面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7至9题。(6分,每小题2分)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B.共其乏困共:供给
C.若不阙秦阙:侵损、削减D.亦去之去:往、到
8.选出各项中“其”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B.共其乏困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D.吾其还也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行李之往来
C.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6分,每小题2分)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