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7题,约7270字。

  语  文  试  题
  2012.11.3
  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中国古代的“罢市”
  “罢市”,是指工商业者采取集体行动,非正常地终止商业交易活动。除了因经济利益受到损害,罢市还往往因为政治或社会因素而通过经济手段表达人们的意志和愿望。
  在中国历史上,罢市的行为很早就出现了。西晋羊祜正直忠贞,刚正清廉,他去世当日,人们“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对他的离世表示悲痛哀悼之情。北宋徽宗朝,童贯宣抚陕西,当时长安物价踊贵,童贯有心抑制物价,负责财经的官员曲意逢迎,规定市场物价一律降低40%,违者重罚,商人被迫以罢市加以抵制。罢市虽有主动与被动之别,却表达了工商业者在联合普通市民争取话语权方面的努力。当然,普通市民表达意愿的方式不仅仅限于罢市本身,史书上记载了他们还采用过拦邀诉求、聚众喧嚣、街衢诟骂、投掷瓦砾等衍生行为。
  唐宋时期,市民群体很活跃,罢市及衍生行为往往能影响到政府的决策或起到调整措施的效果。法典中,也没有对罢市行为的具体惩治条文和举措。事态激化时,罢市的衍生行为往往成为市民自己开辟的民意表达和民情宣泄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事态压力的作用,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决策和措施。但在民情失控的状态下,有可能引发一定规模的社会动乱,也有可能被居心叵测者操控,或酿成暴乱。其实,被迫罢市及其衍生行为也损害了工商业者的经济利益,影响到市民的正常生活,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朝廷的统治。清朝正式将罢市及其衍生行为列入法律禁止的内容中,罢市与其衍生行为已经到了愈演愈烈的程度,而严禁、严惩成为统治者治理罢市的主要手段。
  工商业者和普通市民在城市人口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也在不断加强,政府施行的很多政策和举措直接关系到他们共同的经济利益或影响到他们的生活甚至生存,罢市就是一种有形的利益诉求方式。争取话语权和参与权的力度与意识的增强,更积极参与城市社会建设,影响政府政策、决策,这都表明了市民阶层的逐渐形成和崛起。明清大中城市屡屡发生的以手工业者、中小商人和城市贫民为主体的城市居民为自身利益公开、持续的罢市行为,就是社会转型期官府与市民、商人与工匠矛盾激化的表现,罢市中冲突的主体发生了变化,而且具有了行业特点。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力量的成长和商业、手工业行会组织的规模化,为了争取话语权,罢市活动愈加频繁和激烈,在控制与反控制中,从抗争的无组织向有组织转化,从无固定利益群体向形成相关利益群体转化。罢市及其衍生行为表明原有的社会调节功能已经滞后,城市管理体制的很多方面已经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如何走出回避、严禁和镇压的困境,是传统社会的政府面临的难题。       
  (节选自《文史知识》2012年第2期)
  1. 下列对于“罢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罢市是工商业者非正常地终止商业交易活动的一种集体行动。
  B. 中国历史上因为政治或社会因素而出现的罢市很早就出现了。
  C. 通过经济手段表达人们的意志和愿望是主动罢市的重要方式。
  D. 无论主动或被动罢市,都能表达工商业者争取话语权的努力。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历史上,普通市民罢市时会采取一些比较过激的衍生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B. 唐宋时期的法典中缺乏对罢市行为的具体惩治条文和举措,致使市民群体很活跃。
  C. 被迫罢市及其衍生行为会产生一些损害和影响,也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朝廷的统治。
  D. 传统社会的政府面临着如何走出回避、严禁和镇压城市罢市及其衍生行为的困境。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宋时期,市民群体罢市的衍生行为有时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事态的压力和影响政府的决策与措施。
  B. 与唐宋时期相比,清朝的罢市及其衍生行为愈演愈烈,而统治者相应的治理手段也趋于全面和严厉。
  C. 明清大中城市发生的罢市行为,是特定时期社会中,具有行业特点的冲突主体之间矛盾激化的表现。
  D. 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变化,频繁和激烈地促进了市民的抗争向有组织和形成相关利益群体的转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玄感,司徒素之子也。好读书,便骑射,以父军功,位至柱国。
  初拜郢州刺史,到官,潜布耳目,察长吏能不。其有善政及脏污者,纤介必知之,往往发其事,莫敢欺隐。自以累世尊显,在朝文武多是父之将吏,复见朝纲渐紊,帝又猜忌日甚,遂与诸弟潜谋废帝。及从征吐谷浑,玄感欲袭击行宫。其叔慎谓玄感曰:“士心尚一,国未有衅,不可图也。”玄感乃止。
  帝征辽东,命玄感于黎阳督运。于时百姓苦役,天下思乱。玄感遂欲令帝所军众饥馁,每为逗留,不时进发。帝迟之,遣使者逼促,玄感扬言曰:“水路多盗贼,不可前后而发。”时将军来护儿以舟师自东莱将入海,趣平壤城。玄感乃遣家奴伪为使者,从东方来,谬称护儿失军期而反。玄感遂入黎阳县,闭城大索男夫,以讨护儿为名,有众且一万,将袭洛阳①。民部尚书樊子盖等勒兵备御临清关,玄感遂于汲郡南渡河,数日,众至十余万。玄感每誓众曰:“我身为上柱国,富贵无所求也。今者不顾破家灭族者,但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耳。”众皆悦。
  刑部尚书卫玄,率众数万自关中来援东都,乃悉众决战。玄感弟玄挺中流矢而毙,玄感稍却。前民部尚书李子雄曰:“东都援军益至,不如直入关中,开永丰仓以赈贫乏,三辅可指麾而定,此亦霸王之业。”玄感遂至弘农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