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及其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感受幽远的文思、清新的辞采。
教学重点、难点
  深刻体会作者由“乐”到“悲”的思想感情。并认识到作者在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教学设想
  1、盛事、美文、奇人、妙书、哲思,本文是集合了诸多优美的元素,如何能一一让学生体会,进入到这样美妙的境界中,当是想教好《兰亭集序》着力要思考的问题。
  2、名篇重教再教,是一难题,读出现时的意义,读出自己的人生体验。
  3、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诵读 重温名篇
1、导入
十分偶然某一天我们发现来到这个世界,我们感受阳光,经历风雨,触摸花草,结识朋友;偶然的偶然又让我们相聚于此,此刻当下在无法抗拒中到来。于是,我们的心中总有些愁苦、烦恼、郁闷……怀揣的许多梦想愿望都很难一一得以实现,看看周围又总是一张张成功得意的笑脸,会以为自己是天下最苦命的。其实,这样的伤痛在你、在我、在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即便是快乐之极、成就辉煌的先人。那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1600多年前的经典聚会,走进一位伟大书法家的心灵世界。
2、请一学生朗读全文。
    要求: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字音。
3、教师订正。重温旧文,检查若干文言字词句
方法:试着请学生翻译三句话,由此引出若干文言虚、实词。
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明确:1、待到对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时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2、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
实词:兴;虚词:之。
4、重温作品中作者的情感以及变化,并体会文章的句式特点。
  明确:由乐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终了而言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我们就以此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走进兰亭,走近王羲之的感情世界。
投影:
       写景状物
     记会          乐   
       畅叙幽情
       所遇既倦        
兰亭集序 慨叹 所欣已陈     痛
       终期于尽         
       昔感合一
     明意 虚诞妄作     悲

5、教师范读,提出思考问题。
思考:乐之由、痛之因、悲之源
二、研读文本 讨论问题:
(一)、找出文中体现思想情感的一个动作行为的词语:“俯仰”。释义、分析。
释义“俯仰”: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