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60字。
主题阅读:
寻常中见本质,微尘中见大千
秦葆
【阅读导引】
以下三篇文章虽然艺术风格和具体内容各不相同,但具有一个共同的特色——“寻常中见本质,微尘中见大千”,也就是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即通过“小”事物展示“大”境界,比如《羊》是通过一个典型的小故事反映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而《寻梦》则是通过一小美丽的小河来揭示保护大自然的主题,《10块钱能干什么》则是选取身边的凡人小事来展现文章的中心。我们应注意仔细体会这些作品的艺术特色,争取让自己写出的文章能够以尺水见波澜,反映社会生活!
选文一:
羊
刘林山
他在县四大班子和当地领导的陪同下浩浩荡荡从这户农家出来时已经快到吃晚饭的时候了。
屁股都已坐好,另一只脚快要收进车门时,他无意识地想旁边一看,发现农户隔壁人家门口的草垛旁有一只小白羊。这只小羊很漂亮,皮毛雪白,肌肉饱满匀称,小腿强壮有力,两个小角漆黑发亮。这么多人它一点也不怕,静静地站在那儿,不慌不忙地啃着青草。
对羊他太熟悉了,虽然很多年没接触过羊了。看见羊,他就不能不想起那段岁月,说起来,羊还就过他的命呢。
想到这儿,他开门下车,来到这小羊跟前,仔细端详起小羊来。陪同人员马上跟了过来,羊的主人也被叫来过来。
这只小羊长的真好看。他蹲下身子,抚摩小羊。麦香味、牛粪味、泥土味混合的气体扑鼻而来,他深呼吸了一下,尽管吸进不少羊骚味,但他还是有点陶醉多年没闻到这种味道了,不由得让他陷入了回忆:那一年他22岁,因家庭出身不好,又是大学生,算是个知识分子,“反右”时单位为了完成上级的指标,把他划成了“右倾”分子,送到农场劳教。他身子骨太弱,干不了重活,农场就让他去放羊。放羊他熟悉,他就是放着羊长大的。辛亏农场让他去放羊,否则他就活不到现在了。记得那是在1960年的冬天,连续几个月吃不到一顿饱饭,每天不用上工,饿死的人还是很多。一天晚上,一直处于饥饿状态的他,不幸感冒了,一个人躺在冰冷的炕上,浑身发抖,他知道自己活不到明天。死人还顾不了,谁还管病人。那天大雪纷飞,奇冷无比。冻得受急了,就爬到羊圈里,抱着一只小羊昏睡过去。一天一夜后,他醒了惊奇地发现自己还活着那只小羊乖乖地在他怀里。哭仪说是羊救了他的命。
眼前这只小羊很象当年救自己的那只小羊,想到这儿,他询问了一下羊主人的生活情况,很是贫困,他马上指示当地领导,要帮助象羊主人这样的农户脱贫制富。他看着小羊对当地领导说,要大力发展养殖业。当地领导连连点头。
交通管制,警车开路,不过半个小时,车就到了宾馆,稍稍洗漱了一下,就开饭了。他一看,四菜一汤,没有超标准,欣然坐了下来。打开一道采的盆盖,是黄焖羊肉。当地领导纷纷请他品尝。他拿起筷子夹了一块尝了尝,说:“不错,很好吃。”县长脸上堆笑,说:“当然好吃,这就是您刚才摸过那只小羊的肉。”
“啊!”他叫了一声,眼前浮现出那只小羊悠闲吃草的情景,心突然针扎般的疼,刚才还充满食欲的他,顿时没了胃口。他叹了一口气,感觉肩膀越来越沉,举着的筷子怎么也放不下去……
摘自《时文精粹》(南方教育出版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