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小题,约9680字。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年级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时量:120分钟分值:150分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逋慢(bǔ) 拔擢(zhuó) 期功(qī) 茕茕孑立(qióng)
B.洗马(xiǎn) 出岫(xiù)睇眄(miǎn)舸(gě)舰迷津
C.优渥(wò) 簪(zān)笏遄(chuán)飞决(jué)起而飞
D.潦(liáo)水台隍(huáng)栖隐(qī)门衰祚薄(zhuò)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看(kān)守蜉(fú)蝣静谧(mì) 亘(gèng)古不变
B.蓊(wěng)郁靡(mǐ)费嗥(háo)叫举酒属(shǔ)客
C.殷(yīn)红挟(xiā)制慰藉(jiè) 命途多舛(chuǎn)
D.跬(kuǐ)步经传(zh uàn) 偌(ruò)大雨(yù)雪霏霏
3.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寒碜 力能扛鼎 垂手可得 俗不可奈
B.寂莫 食不厌精 突如奇来 寥若晨星
C.肆意 举止安详 方枘圆凿 烘云托月
D.编撰 好景不长 捍然不顾 以逸代劳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千里逢迎平心而论各行其是天高地迥
B.有所希翼鸠占雀巢和盘托出戮力同心
C.黄粱美梦食不裹腹寥若晨星山青水秀
D.天理昭然俊采星弛震天憾地相映成趣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面对诸多事故隐患,如果这些个体煤矿老板安之若素,毫无反应,最终就会酿成大祸。
B.这个学校的歌咏队和美术小组都办得绘声绘色。
C.任长霞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生动感人,在场的人无不热泪盈眶,心中涌动着波澜壮阔的激情。
D.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中,许多单位的干部都倾巢而出,参加卫生大扫除。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张老师今年四十多岁挂零,这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也决定趁年轻再多带几届高中毕业生。
B.在反对日本强占我国钓鱼岛的示威游行活动中,国民要做的不仅是打砸抢,而是理性爱国。
C.最后一位火炬手抵达位于伊斯坦布尔市中心的塔克希姆广场,并点燃圣火盆,这标志着伊斯坦布尔的火炬传递活动圆满结束。
D.这名贪污受贿的局长经常在公开场合大谈廉政建设,努力塑造自己廉洁奉公,真是欲盖弥彰。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人生的四种境界
张世英
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的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的诗人、真正的艺术家……
(节选自2009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7.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人,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8.对“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
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
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
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4题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椽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椽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