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9390字。

  宜城三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命题人: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蹊跷/蹊径    纤维/纤尘不染    殷红/殷勤
  B.伶俜/招聘    叱咤/姹紫嫣红    识别/卓识
  C.伺候/伺机    数落/数见不鲜    慰藉/蕴藉
  D.蓬蒿/竹篙    暴雨/一暴十寒    信笺/栈道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正旦      自诩      风和日丽      前合后偃
  B.文身      急燥     不足为奇      莫名其妙
  C.萧瑟      吝啬      礼上往来      求田问舍
  D.参差      譬如      冠冕堂皇      羽扇伦巾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宋词仿佛一朵芬芳______的奇葩,它以__________的风格,散发着迷人的馨香。千百年来,代代中国文人对宋词的品鉴、仿作,已成为他们的_________,凝聚着独特的美学追求。在现当代,有的诗人创作的旧体词_________称精品,甚至足以与古人的佳作比肩,只是宋词的时代已不可能复现。
  A.绚烂    独辟蹊径    意趣    能
  B.绚丽    独树一帜    雅趣    堪
  C.华丽    标新立异    情趣    可
  D.灿烂    独具匠心    志趣    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温家宝总理9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处理,研究部署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B.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心疾首。
  C.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D.2012年春晚主持阵容打破了惯常的“三男三女”组合模式,改用“四男两女”组合,刻意拉大了主持人的年龄跨度和风格搭配,亦庄亦谐,新颖活泼。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宋词至苏轼,让人耳目一新。苏轼拓宽了词的题材,提升了词的格调,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开创了具有革新意义的豪放词派。
  B.《史记》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等五种体例。鲁迅评价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雷雨》将前后三十年的旧中国家庭和社会的许多矛盾冲突集中在一个初夏的上午到当夜两点的时间内,在周家和鲁家两处展开。作者苦心经营,巧作安排,合情合理。
  D.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中丹麦王子哈姆雷特被塑造成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剧作浓墨重彩地表达了一位企图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年轻理想主义者的迷惘、痛苦和悲怆。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王维的 “名大家”
  明清诗论中对王维“名大家”的特殊定位不仅是介乎“大家”和“名家”之间的调和性观点,更是王维诗歌的独特成就在传统诗学批评标准之下的特殊境遇之写照。
  中国历代诗学在评定一流大诗人的具体标准上存在着一些细微差异,但基本要求一致,即人格高尚、才大力雄、超越时代、泽被后世。其中,道德标准是成为伟大作家的首要条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伟大”不仅取决于文学艺术作品本身所表现出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还取决于作家本人在为人行事方面的崇高和磊落。杜甫得到“诗圣”的桂冠和普遍的尊奉主要就出于这种观念,所谓“论诗者观其大节而已”。同样,王维被主流诗学排除在“大家”之外的首要原因也就是其气节人格不够符合儒家正统思想。王维笃信佛教,不是“醇儒”,所谓“耽禅味而忘诗教,此《三百篇》之罪人矣”。“陷贼”事件又于大节有亏,宋人对王维的指摘就是典型论调。而王维的拥护者为了提升王维的地位,首先做的就是强化王维诗歌的伦理道德色彩。如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的赵殿成在《王右丞诗笺注•序》中努力为王维“陷贼”事件辩诬,强调王维的立身大节以及其诗中“有得于古者诗教之旨”和“温柔敦厚”的一面,都是为了确立王维一流“大家”的诗歌地位。
  兼容并蓄,富于学力,气骨沉雄,也是取得“大家”资格的必备条件。这从宋人以杜甫的“集大成”作为“入圣”的重要条件亦可见出,明代诗学的“格调派”也是以此推尊李、杜为“大家”。王维之所以“大家不足”,主要是其诗歌表现出的自然情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学养和骨力之间的差距。由于重学力格调,轻自然情韵的思想在诗学传统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代表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山水短章向来被视为诗歌正统之外的“一偏”,以至于清初王士祯为了抬高王维的地位,也要强调王维诗歌中的“沉着痛快”。
  清中叶以后,以翁方纲“肌理说”为代表的崇尚学力的“宗宋派”更是逐渐占据上风,对唐诗质实的一面的重视远胜于对其情韵的关注。在这种诗学背景下,王维显然是难以位列“大家”的,即使有王士祯倡导“神韵说”而独尊王维,仍无力颠覆诗学传统中的“大家”观念。在这里,王士祯明确指出以杜甫、苏轼为代表的“长江大河”是“大家”之境,以谢眺、何逊、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为代表的“澄泽灵沼”之境是“名家”之境。然而,论者也普遍感到,与诸“名家”相比,王维有不少接近于“大家”标准的地方,因此,仅以“名家”目之似不太切当:一方面“唐人诸体诗都臻工妙者,惟王摩诘一人”;另一方面,王维在“学问”“才力”方面都超出侪辈。
  (有删改)
  6.下列对“大家”这一概念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成为“大家”的首要条件是道德标准要高,即人格的高尚。
  B.“大家”必须符合传统诗学批评的标准,这些标准的基本要求历代没有变化。
  C. 成为“大家”不仅要在为人行事方面崇高和磊落,更主要的还是要有优秀的文学作品。
  D. 兼容并蓄,富于学历,气骨沉雄,也是取得“大家”资格的必备条件。
  7.下列对王维被排除在“大家”之外的原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维在气节、人格上不符合儒家的正统思想。
  B.王维因为“陷贼”事件在大节上有亏,被所有人排斥于“大家”之外。
  C. 王维笃信佛教,不是“醇儒”,“耽禅味而忘诗教”。
  D. 代表王维诗歌艺术成就的是山水诗,而这些诗被视为诗歌正统之外的“一偏”。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赵殿成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并说王维诗“温柔敦厚”,都是为了确立王维一流“大家”的诗歌地位。
  B. 王维被明清诗学批评家称为“名大家”,是因为王维的文学才华介于”大家”和“名家”之间。
  C.王维被认为“大家不足”,主要原因是其诗歌表现的自然神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内容有区别。
  D.客观地说,王维在很多方面是符合“大家”标准的,比如其“学问”“才力”等都超过了当时的许多诗人。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①,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②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