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20字。
作文组材之秘诀
湖南省岳阳市第十中学 熊宏
技法导航
时常有学生抱怨自己作文时立意明确,材料具备,但得分不高。究其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恐怕是学生行文时缺乏较强的组材意识和能力所致。在立意和选材的基础之上,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组材,即如何运用所选材料的问题。作文时可灵活使用以下方法。
一、发掘出材料的内涵。运用材料的最高境界是能用最少的材料表达最丰富的内涵。要想达到此目的可采用夹叙夹议的模式,即对材料由表及里地进行挖掘,把蕴含在材料中的意义充分发掘出来,从而达到以一当十的作用。此外,还可以采用先叙后议的模式,即先叙述较为普通的小故事,在结尾处适当的议论,从而达到以小见大地揭示出深刻的社会道理的作用。
如一个学生写《窗口》时,先叙述了一亩责任田在主人的经营下是如何获得巨大收获的,然后发表议论,认为通过一亩责任田这个窗口,看到了党的富民政策的英明,看到了农民致富的希望,看到了农村经济腾飞美好前景。
二、剪辑重组和加工改造材料。所谓剪辑重组材料法是指在紧紧围绕主题的前提下,从材料中择取符合需要的要素重新组合,从而构成文段。择取时要注意材料间的相关联之处,并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加以排列组合,以使行文自然,从而使得描述、议论或是说明的对象更具有广度和力度。所谓加工改造材料法是指在运用材料时不是简单地套用与移植,而是将所选材料改造变形而化用之,包括形式上的改造和内容上的变形。形式上的改造是指对所选材料的语言、体裁、人称及叙述方式的变革,从而呈现出来的材料就显得较为新颖。内容上的变形是指对所选材料的内容进行想象、扩展和逆向改写等,即“失事求似”。当然在操作中要保持原材料基本原貌,不可随意乱编。
如“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来到长安和亲,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许给他,昭君一去,保了匈奴与汉六十多年的和平。 ” 这样一则材料,一个学生就作了如下改造: 塞北的风雪,一季又一季,吹白了征夫的发,吹湿了怨妇的眼。直到有一天,长安来的路上,远远地现出一群人,簇拥着一位南来的少女。少女携着一枝橄榄绿,走入匈奴人的营帐。从此,征夫欢呼雀跃,怨妇破涕为笑。无数个家庭,结束了不眠之夜。少女以其温柔和美丽,点染了那一方空灵。远在千里之外的长安,汉元帝至今仍失落。汉朝唯一的一缕馨香,怎么就落到了一群蛮子手里?只有雁群明白,少女用她一生的漂泊换取了汉王朝半世的太平。只有雁群明白,那一缕缕青丝是如何熬成白发,幽幽胡笳中,蕴含着多少乡思,最终又怎样化成一片青冢,三春尤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