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学目标:
(一) 德育目标: 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国无忧患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
(二) 智育目标: 学习有关文言文知识,分析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
二 教学重点.难点:
(一) 分析文章内容,特别是文章第二.三段。
(二)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领会文章论点蕴涵的深刻哲理。
三. 设计理念:
以紧密结合学生实际为突破口,以师生互动为纽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进取的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依据:新课程理念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创造性,努力确立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四. 教学时数: 两课时
五. 课前准备:
(一) 结合注释熟读课文,初步把握文意。
(二) 搜集有关鼓励人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名言警句。
(依据:新课程理念中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和积累知识的习惯。)
六. 教学流程:
(一) 导入新课:
1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名言警句.(这个环节开展的方式为小组抢答.表现突出的予以适当奖励。)
2、 简介孟子“其人”及<<孟子>>其书。
附注: 这个环节的依据是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目的在于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生文学常识积累情况以及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 学生先听录音,然后齐读课文。
2、 解析疑难字词句。(该环节主要是:由学生提问,老师点拨、引导或适当讲解。)
3、 理清本篇议论文的三要素。(学生先自行判断,老师再予以明确。)
附注: 这个环节的依据是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较好把握课文基本内容及作者论证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