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6题,约10740字。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①为保证书写效果,请用0.5毫米黑色水签字笔答题。
②请在规定的位置写上年级、班级、姓名、考号。
③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包括标点),字迹清楚。
④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得分。
⑤违反以上①或③规定者均酌情扣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暧暧远人村, 。(陶渊明《归园田居》)
(2)浮光跃金,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3)弦弦掩抑声声思, 。(白居易《琵琶行》)
(4)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5)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6)士也罔极, 。(诗经《氓》)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2-6题。(14分)
忠臣者务崇君之德,谄臣者务广君之地。何以明之?陈夏征舒弑其君,楚庄王伐之,陈人听令。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申叔时使于齐,反还而不贺。庄王曰:“陈为无道,寡人起九军以讨之,征暴乱,诛罪人,群臣皆贺,而子独不贺,何也?”申叔时曰:“牵牛蹊人之田,田主杀其人而夺之牛,罪则有之,罚亦重矣。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罪人,遣人戍陈。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盖闻君子不弃义以取利。”王曰:“善!”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此务崇君之德者也。
张武为智伯谋曰:“晋六将军,中行、文子最弱,而上下离心,可伐以广地。”于是伐文子、中行氏,灭之矣。又教智伯求地于韩、魏、赵。韩、魏裂地而授之,赵氏不与,乃率韩、魏而伐赵,围晋阳三年。三国阴谋同计,以击智氏,遂灭之。此务为君广地者也。
夫为君崇德者霸,为君广地者灭,故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汤武是也;万乘之国,好广地者亡,智伯是也。昔者智伯骄,伐文子、中行而克之,又劫韩、魏之君而割其地,尚以为未足,遂兴兵伐赵。韩、魏反之,军败晋阳之下,身死高梁之东,头为饮器,国分为三,为天下笑。此不知足之祸也。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此之谓也。
(取材于《淮南子•人间训》)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忠臣者务崇君之德 崇:使……崇高
B.牵牛蹊人之田 蹊:践踏
C.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 罢:罢免
D.三国阴谋同计 阴谋:暗中谋划
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申叔时使于齐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B.田主杀其人而夺之牛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罪则有之,罚亦重矣 金就砺则利。
D.此之谓也 夫晋,何厌之有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的一组是( )(2分)
①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
②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
③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
④韩、魏裂地而授之,赵氏不与
⑤三国阴谋同计,以击智氏,遂灭之
⑥万乘之国,好广地者亡,智伯是也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楚庄王遣卒戍陈的根本目的在于诛杀夏征舒,对陈国的土地并无贪图之心。
B.楚庄王听取了申叔时的谏言后,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皆朝于楚。
C.智伯听信谄臣之言,裂韩、魏之地,兴兵伐赵,最终导致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本文明辨了忠臣、谄臣之别,并阐释了君主只有知足、知止,才能长久的道理。
6. 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3分)
译文:
(2)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3分)
译文: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7-11题。(16分)
武昌九曲亭记
苏 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