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54张。有教案,约4170个字。

  范进中举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故事情节,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感知艺术形象,理解描写人物的手法。
  3.品味小说语言,领会讽刺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梳理故事情节,从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变化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了解范进这一形象的典型性,了解作品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3.品味小说的语言,领略小说讽刺艺术的魅力。
  【教学流程】
  一、对联导入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这幅对联反映了什么现象?(封建社会科举可以让人一步登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这样的小说《范进中举》(板书标题、作者)。
  二、活动一:绘声绘色讲故事
  ㈠复述故事
  速读课文,把握主要情节,绘声绘色讲故事。先自我复述,再在同桌间相互复述、补充,最后在班上复述。师生共评,并补充遗漏的重要情节。
  ㈡畅谈感受
  通过读故事、听故事、讲故事,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可笑、荒唐、啼笑皆非……)
  说明:
  从学生的心灵感受扬帆起航,从学生的阅读体验解读文本,是教学的起点。力图体现“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
  三、活动二:入木三分评故事
  教师从学生所谈感受中,选择一个可以统挈全文的词,作为下一步深入研读课文的切入点。
  ㈠细读课文,圈点勾画
  1、哪些人物、哪些情节,哪些词句、哪些描写,让你觉得“荒唐”(可笑、啼笑皆非、不可思议……)?并在文中批注你的感受。
  2、学生自读,勾画,批注。全班交流。
  说明:
  这个环节学生有话可说,也想说,能说,交流一定要充分。本文是自读课文,难度不大,很多东西学生自己都能读懂——学生自己能读懂的东西,就不应再作为教学的内容。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才能做到“以学为主”。
  ㈡点拨整合,深化认识
  1、体验对比的效果
  中举,是范进一生的转折点。围绕着“中举”,小说中人物的表演也是穷形尽相。请分组设计一种形式体现这种变化。
  比如可以参照下面的句式说话:
  中举前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中举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有范进、胡屠户、众乡邻、张乡绅等,说话时既要先引用原文,做到言之有据,又要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提炼,做到言之有物。
  比如可以模仿语气朗读或表演前后两个片段;比如可以画漫画。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比如:由“岳父”到“老爹”——
  中举前:范进唯唯连声(连连答应)“岳父见教的是”。
  中举后:“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多,这六两银子,老爹拿了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