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7题,约9600字。
  杭十四中二〇一二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2012年11月19日8时至9时40分;
  2.答题前,务必先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班级、姓名、准考证号;
  3.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分本卷、附加两部分,其中本卷满分100分,附加满分20分。共8页。
  一(24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蓝天、红土、荆棘,桑布鲁的一切都干燥得让人咽唾沫(yè),四散在平原上那些一两米高的蚁穴像月球上的别墅。
  B.人,应该像春天一样活着。我们要用春天的激情,将远山渲(xuàn)染成一个个生动的音符,让阳光谱成天地间最美的旋律。
  C.天黑了,浓重的黑暗笼(lǒnɡ)罩了一切,暗然低头,才发现水面满是闪烁的星光,我总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
  D.石桥一侧的田地里,长出几排高粱,蹿(cuān)出来的几个高粱穗早已被游客摘走,直挺挺的高粱杆子摇曳在秋风中显得有些孤单。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中国交响乐团向海内外中国作曲家发出征集交响乐、管弦乐作品的        。
  ②近年来,海洋石油      事故频频发生,给大海带来污染,造成严重生态灾难。
  ③“人有七情六欲”     不错,但     物欲怎样膨胀,都不应该折损祖国在心目中的光芒和庄严。
  A.启事   泄漏   固然   无论     B.启示   泄露   固然   尽管
  C.启事   泄露   当然   尽管     D.启示   泄漏   当然   无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那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出版后,受到中小学生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
  B.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了十八大将于11月8日召开的决定,这个决定给中国社会吃了定心丸,国际上的种种猜测也不攻自破。
  C.作家要善于从芸芸众生中,发掘其美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赞颂从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D.流年似水,美好时光最易逝,高中三年的时光即将过半,而等到高考一结束,全班同学就要劳燕分飞,各自东西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在本届校田径运动会上获得的优异成绩,靠的是全体同学团结协助、不畏强手,努力拼搏取得的。
  B.为捍卫钓鱼岛主权,中国军舰不仅应该在钓鱼岛海域巡视、训练、演习,更应使之常态化,以军事行动宣示捍卫主权和海洋权益。
  C.为时近一个月左右的美国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并不是选举季中一个锦上添花的摆设程序,而是让选民更好地了解候选人的为人和政策主张。
  D.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像一记春雷,不但让世界注意到中国文学的价值,也让中国民众看到了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上的价值。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崇山峻岭,比起人来,总是高大雄伟的,人站在它面前不过是颗芝麻粒儿。但人们总是踏山于脚下,哪怕它是高山之王——珠穆朗玛峰。人为攀登而欣喜,______________。
  A.因为,他们又一次用自己的坚实步履证明了人类的伟大,理想的崇高。
  B.山,却冥然不觉,没有灵性的高大,不过是一堆土石。
  C.同时,他们更深深地感谢:山,多亏您提供了大展雄姿的舞台!
  D.山,却缄默不语——因为它知道,衬托别人,奉献自身是光荣的。
  6.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不超过20字)(3分)
  中国未必需要向日本“复仇”,但继续扩大中日之间的实力差距,是中国巩固对日战略主动的关键所在。说到底,日本才不怕中国民众上街抗议它,不怕中国舆论对其口诛笔伐,它最怕的就是中国实力继续快速增长。
  中国老百姓上街抗议日本等“列强”,曾是孱弱中国对抗外部侵略和挑衅的主要表现之一,直到今天它仍是中国社会很突出的爱国主义习惯。或许这一页该逐渐翻过去了。中国已是有国家力量的大国。美国的民众从不上街抗议外国,但中东的弱国小国对美国的不满只有民众抗议这一个办法。中国的对外反应应向大国强国的做法逐渐“转型”。
  7.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要求保留全部信息,语言简明连贯,可适当添加、改动个别词语。(3分)
  我最喜欢的那张画是中午的太阳下有一个独眼样的黑洞洞的窗,从屋顶上往下裂开一条大缝像在那里笑的房子的叫做《破屋》的风景画。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3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2)碧云天,黄花地,     ,北雁南飞。         ?总是离人泪。(《长亭送别》)
  (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
  (4)惨象,               ;流言,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5)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        。(司马迁《报任安书》)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