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小题,约7990字。
宁海县正学中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高三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共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3分,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炽热(chì)蜷曲(juǎn) 厝火积薪(cuò) 色厉内荏(rěn)
B.谄媚(chǎn) 伺候(sì) 鞭辟入理(pì) 暴殄天物(tiǎn)
C.木讷(nà) 剽悍(piāo) 引吭高歌(háng)飞来横祸(hèng)
D.讥诮(qiào) 翘首(qiáo) 自怨自艾(yì) 量体裁衣(lià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耐不住的虚荣心。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
B.我不应白白地耗废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坚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
C.这恶魔似的铁马,那振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
D.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所赋予的意义。
3.下文选自《江南的冬景》,横线上依次选填诗句恰当的一项是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①“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②“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③“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④“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③②①④D.②①③④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火星上水的发现,之所以引人关注,关键在于水和生命起源、地外文明等一系列世纪之谜休戚相关。
B.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侘傺无聊,铩羽而归。
C.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有人甚至认为是男士的“足球”、女士的“巧克力”,我嘴上虽然没有否定,心里却不以为意。
D.在学习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寻的,要有一股韧劲。如遇到一点困难就畏缩不前,功败垂成,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秋并不是美酒,也并不是名花,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B.《阿Q正传》描写贫苦农民阿Q投向革命,挂着革命党牌子的“长衫人物”却不准他革命,最终被送上刑场的悲剧。
C.山鸡椒的花、叶和果实均含芳香油,从油中提取的柠檬醛,为配制食用香精和化妆品香精的主要原料,都离不开它。
D.据我个人的经验,把全篇文章先打好腹稿而后把它原封不动地写出来,那是极稀有的事。
6.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下图的画面构成及寓意。(4分)
7. 请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一副赞颂我国南宋一著名诗人的对联。(只填序号即可)(4分)
①池馆重新接草堂②宦游西蜀③烟尘誓扫还金阙④志复中原
⑤诗继少陵⑥派开南宋⑦更入清风明月⑧高吟铁马铜驼[
答:上联:
下联:
二,现代文阅读
2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0题(9分)
衡中西以相融
何家英
一提传统,就只讲民族本位;一讲创新,就只提西洋东洋。我总觉得这是个天大的误会。不同的文化背景,自有不同的传统,也有各自的创新;他们发生碰撞,互相影响,彼此融合,就会形成一个大传统。当然,这中间有一个“体用”问题:立足民族之体,巧取东西洋为用。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不应该顾此失彼,而应该从容对待,既不画地为牢,也不盲目追随。我的这一思路既是对时尚潮流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创作的要求,即要求把思路化为笔痕。基于此,必须沉潜下来,埋头虚心,力求在“大传统”中获得滋养。准确地说,是想在东西方不同的传统中探求相同的规律、彼此的契合点。
中国画,至少是中国工笔画,其精神意度、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西方绘画相通的。当然,这里大体上是指晋唐画风。晋唐画风能达到造型饱满、气势磅礴、高逸充盈、朴素自然,原因何在?除了才气、学养、心态,是不是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起了重要作用呢?我在想,晋唐人所创立的艺术范式是从切身的感受中生发的,其间一定经历了反复观察、审视、理解和提炼的艰苦过程。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都与晋唐不同,甚至走向了反面,变得纤弱而萎靡。我们有—个伟大的传统,却被轻弃;我们还有一个惰性的“传统”,却被继承。惰性的传统使我们把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式套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