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8题,约8540字。

  浦东新区高中联盟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泰坦尼克号”入选民国教材
  廖保平
  ①今年是泰坦尼克号沉没100周年,近日,沈阳一名收藏家首次曝光一本100年前的小学教科书,这本书用整整两课来介绍“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课文中还绘制了船撞冰山沉没的插图。筹备中的沈阳詹氏教育史料馆馆长詹洪阁介绍,这本书是辛亥革命后出的最早一批教科书,以前所用的都是清朝的课本。出版日期是1912年6月。詹洪阁说:“更为令人惊奇的是,泰坦尼克号沉没是在1912年的4月。时间刚过两个月,就成为小学教科书的内容,可谓与时俱进。”
  ②民国最早一批教科书,泰坦尼克沉没俩月后就进民国小学教材,这些都足以成为让人“惊讶”的新闻。不过为什么要将这个事件编入教材,而不是将别的事件编进教材,才是真正耐人寻味的地方。很显然,事件的重大性和影响力是编辑考虑的一个重要原因。
  ③据了解,泰坦尼克号是英国豪华的客轮,有11层楼高,相当于3个足球场长,是当时海上最大、最豪华的巨轮,船底有双层底,分成16个水密舱,被认为是“永不沉没之船”。然而,这艘被称为“永不沉没之船”满载2224人,在1912年4月14日午夜,在纽芬兰大浅滩南150公里处与巨大浮冰相撞,导致5个水密舱破裂而沉没,由于没有足够的救生艇,共有1513人丧生。
  ④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件震惊全球的特大新闻——它是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当时海上最大、最豪华的“永不沉没之船”,说沉就沉了;死亡人数巨大,         死亡者之中有不同国籍的人,其中包括十几个中国人,他们在这次事件当中全部丧生,无一生还,世界关注,中国关注,都在情理之中。
  ⑤我想,当时的民国再怎么封闭,对这样的事情也不可能充耳不闻,而事实上,由于民国的创立者们,尤其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国民党),很大一部分都是“海归”,很多都是留洋、游洋回来的,当此建国之时,更是与海外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对世界时事的关注自不在话下,甚至可以说当时的开放观念超过此前此后的某些时期都毫不夸张。所以说,民国时编的最早一批教材能够那么“与时俱进”,实在不必惊讶。
  ⑥事件的重要性固然是编入教材的重要原因,而事件编入教材最终要起到“育人”的效果,是要教给学生有价值的东西,从这一点来考察,泰坦尼克沉没事件体现出的价值才是编入教材的主因。泰坦尼克沉没事件的价值当然是多方面的,比如它可以告诉学生,再好的技术也要有安全操作,否则,世界上没有“永不沉没之船”;比如通过此事教学生怎么在沉船、火灾中的自救求生本领等等,而最能给人以价值的乃是宣传人性中的美好因子。
  ⑦事实上,关于泰坦尼克号(该书译称铁达尼号)的内容在这本教材中共两课,十五课和十六课,课文名叫《铁达尼邮船遇险记》,第十五课介绍了铁达尼号船体概况、发船时间、发生危险的时间等。第十六课详细写了船撞冰山沉没的过程,其中有大量关于人性美好因子的描写。写到身为一船之长的船长怎么样“督率船员千方百计救护。既知无可为,乃发令下小艇,又令男子退后,妇孺登艇,男子闻令即退,无有喧哗者”。写到船即将沉没,而船上的乐工照常演奏着乐曲,只是将出事前的欢快的曲调改为庄重的曲调。写到“船中有邮局职员五人,因救护邮件遂以身殉职”。
  ⑧在灾难面前,在生死一线之间,船长以及很多船员、游客保持镇静自若的绅士风度,坚持“妇孺优先”的原则,把生的希望留给妇孺,把死亡留给自己,而不是我们某些地方遇火灾时高呼:“让领导先走!”这种人性的美好因子无论怎么赞扬都不为过。而在阅读的孩子来说,是多么能激荡人心,陶冶他们的心性,学会爱人、爱生命、爱弱者。这样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生命教育、道德教育、公民教育。这样的素材收录进教材里真是多多益善。
  ⑨当然,有无畏的绅士,也有偷生乃至逃生的懦夫,沉船事件中确实有强壮的男人装扮成女人溜上救生船的,也有为抢夺救生衣而扭打在一起的,但是,只要这一船人中,有那些舍生取义的人在,就值得让人击掌,就值得宣扬,应该告诉孩子们,要对人性中的美好因子抱有希望。我想教材的编者大约也是这样认为的吧,点亮人性的光辉,同时也是照亮人性的幽暗,他们应该是抱有照亮孩子人性的思考的,这是具备基本教育思想的人都应该想到的。而当我们惊讶于“泰坦尼克号”会入选民国教材时,要么是把民国看得太过封闭古董,要么是我们的教育思维已经走偏得太远。
  1.第①段划线句中的“与时俱进”的意思是                     (2分)
  2.根据文意,可以填入第④段空缺的关联词语是(     )。(2分)
  A.因为     B.不过    C.而且     D.因此
  3.第⑧段中 “我们某些地方遇火灾时高呼:‘让领导先走!’”这一内容的作用是        。(3分)
  4.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③段中列举了很多数字,作用是表现泰坦尼克号沉没的重大性和影响力。
  B.作者认为“泰坦尼克号”入选民国小学课本实际上并不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新闻。
  C.在灾难面前,泰坦尼克号的船员和乘客都保持了镇静自若的绅士风度。
  D.作者认为,教材应该既能点亮人性的光辉,又能照亮人性的幽暗,应该给予孩子对人性的思考。
  5.通读全文,归纳“泰坦尼克号”入选民国课本的原因。(3分)
  6.文章结尾画线句能否删除?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1分)
  一钵金       张晓风
  ⑴乡居的日子是一钵闪烁的黄金,在贫乏的生活里流溢着旧王族的光辉。
  ⑵过完了整个没有花的春,过完了半个只有热风没有蝉鸣的夏,我们遂把行囊携到这一排密生的丛竹之下。竹影中有一幢小屋,小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