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有教案,约2400个字。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材料安排精当合理的写法。
2.注意文中第一人称与二、三人称交替使用的特点和作用。
3.体会作者展示后来居上与众不同的个性,勃发向上的追求与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材料安排精当合理的写法。
2.注意文中第一人称与二、三人称交替使用的特点和作用。
难点:体会作者展示后来居上与众不同的个性,勃发向上的追求与热情。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田晓菲是个早慧型的人才,她13岁就被北大破格录取,为纪念北大九十周年校庆而写作这篇文章时,她也只有16岁,却已是大三的“老生”了,北大带给她怎样的影响呢?她又想对这所享誉全国的著名高等学府说些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
学习目标:
能通读课文,理清结构,学会合理安排、精心组织材料的方法。
二、预习检查
1.读课文,正字正音。
尘缘(yuán):涉足(shè):徜徉(chángyáng):
犀利(xǐ):安恬(tián):撷取(xié):
沉淀(diàn):绅士风度:茫然若失:。白驹过隙(Xì):
2.细读课文,研习思路。
(1)课文的结构层次:
问题一、文章写到了哪几个年龄?哪里集中写“十三岁的际遇”?
明确:7岁的梦想10岁的信心13岁的际遇16岁的回顾(三年级的老生16岁的生日)
13岁的际遇(6-12)
第一部分(1—5):写作本文的缘起。写“我”进了北大,实现了童年的梦想。(向往北大)
第二部分(6—12):写“我”在北大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进入北大)
第三部分(13-17):“我”是不系之舟,抒发“我”对北大的热爱之情。(回报北大)
这样三个部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从过去写到现在,从现在写到未来;从初识写到进校,从校内的三年生活再写到对北大的赞美歌颂。
(2).第二部分中哪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可以看出作者分别赞美了什么?
明确:“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
A北大的图书馆
B北大的人:写同学对知识和人生的探索,蓬勃的朝气,横溢的才华,敏锐的思想;写老师的治学,为人,育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