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邓 稼 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邓稼先,感受科学巨人的献身精神和“纯正”人格,获得人生启迪。
2、理解并概括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文章饱含感情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难点】
找出文章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1、让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解决字词难点;把自己在阅读时的疑问记下来;围绕课文查找作者杨振宁和“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有关资料,准备在上课时交流。
2、教师准备中国第一枚原子弹、氢弹实验的照片或影像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展示预先准备的中国第一枚原子弹、氢弹实验的照片和相关的新闻报道。(或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谁来说说原子弹、氢弹实验成功的重大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回忆散文《邓稼先》,感受这位科学巨人无私的献身精神和“纯正”的人格魅力。
2、学生在班上交流关于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无条件的教师可提供)
(邓稼先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做出巨大的贡献,但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因此,精心设计这个图文并茂的导语,意在拉近学生与“两弹元勋”的距离,为学生阅读文章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整体感知
(一)、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速读课文,概括每个小标题下的具体内容。
教师学法指导:概括文段的内容可以用下列形式;(1)用文段的中心句;(2)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语,用自己的话连缀成句子;(3)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完全用自己的话概括。
参考:
1、 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2、 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
3、 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出它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4、 作者为邓稼先成功的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成功感到骄傲。
5、 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6、 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
(二)分组讨论:全文共有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六部分跟文章中心内容的关系并不紧密,能否去掉?
   (讨论安排:每个学生先在组里发表自己的看法,再通过讨论整合小组中每个人的意见,形成小组意见,当然也可保留个人意见,然后每组代表发言,小组之间就不同的看法,展开辩论,最后形成班级意见。)
   明确要点:(1)第一部分是全文的背景,把邓稼先放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中来写,既让读者更清楚了解邓稼先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所做的巨大贡献;也是作者“大手笔”的体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