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指要
品味体验,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杨春梅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也包含对人的生存状态、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的思索与理解,这已成为新课程教学目标之一。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教师正确实施语文教学,增强语文教学的人文魅力,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单元说明
培养中学生的生命意识,在今天这个科技统治世界的时代显得特别重要。科技强调征服自然,而人文强调敬畏自然。本单元课文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以科学文艺作品的不同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和思考。其编排将《敬畏自然》置于首篇,体现了五篇课文内容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首先把握人与自然的总体关系,再接触一个一个具体问题,有利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
教学《敬畏自然》一文,要认识“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从理性认识的角度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论,以利人类长远发展。清楚地认识到:人也是一种动物,是自然过程的一部分,是地球进化运动的产物。从生物种群的角度看,人与其他生物之间是完全平等的,任何生物都具有同样的尊严和价值,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要认识到消逝的不是一个湖泊,是人类“敬畏自然”的心灵。课文全篇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之恶化而痛惜,为人们索取之盲目而痛惜。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被严重破坏,这使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缺乏生命意识。
教学《旅鼠之谜》一文,要从旅鼠的奥秘中体会到《敬畏自然》中所论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一句的深意,学生也由此感悟生命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文章的意义不止于此,旅鼠保持种群数量的方式也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教学《大雁归来》一文,不禁引发这样的思考:大雁归来了,我们“失去的东西”能归来吗?应该像《敬畏自然》一文说的那样“把其他生物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世界因了它们的存在才有了如许的生机和情趣,我们与它们和谐共处,这才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恰当的定位。
教学《喂--出来》一文,可以看到扔进去的小石头和最终被抛“出来”的小石头预示一个恶性循环的开始,人类对自然缺乏一种敬畏之心所带来的恶果正在呈现。教学中要始终抓住“敬畏自然”这一中心来展开,五篇课文就可以互相关联,互相渗透,形成一个整体。通过阅读,敬畏自然、关注环境的生命意识就容易扎根在学生心里。
二、单元目标
知识和能力:掌握并能运用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出现的常用词;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增加语言积累,拓展阅读范围,提高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在不同学科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注重体验与思索,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联系上下文利用比较、品读等方法,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文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环保观念,培养学生敬畏自然、关注环境的生命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