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分类:
语文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127 KB
评级:
时间:
2012/12/27 18:32:38
下载:
本月:1 总计:5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共24题,约5630字。
泗县双语中学高一第二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试题均需在答题卡上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共65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问题1—3
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建筑虽然起源于防寒、祛暑、荫蔽、安全等实用的生活要求,但在建筑史上,人类对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创造劳动却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的多。宫殿、庙宇、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园林等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远超过了住宅、作坊、堡寨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个时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
人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舒畅、别扭、恐怖、惊讶、幽静、轻松、肃穆……这是视觉反应的直觉情绪;质朴、刚健、柔和、雍容、华贵、纤秀、端庄……这就进入了初步的审美判断。所有这些主观的感受,无不是建筑的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选型式样、色彩质地、装饰花纹等等外在形式的反映。但是这些感受(美感)又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含着某些特定的内容,因而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形式美的法则而深化发挥。像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圣洁高傲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眉山寺,安宁雅静的四合院住宅,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炫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所有这些具体感觉形式,无不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以及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无不包含着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等主观因素,建筑的美感是蒙眬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是无声的空间凝聚,但又可以是有声有色的时间的延伸。
目前对建筑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给建筑美学下一个定义也是困难的。但是,把建筑作为一项艺术门类,从它的艺术特征,它的艺术风格和它的形式美法则入手加以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探索更为深入广阔的课题,例如,建筑美感的组成因素,特别是它的心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美学内容,形式美的形成与发展等等。
1.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其原因是( )
A.建筑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
B.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成就突出,其形式、风格的演变,常是一个时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见证。
C.建筑是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而对其具体观照会获得更多的美学感受。
D.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也服务于物质生活,两者都包含了历史的审美因素。
2.第二段画线的句子“某些特定的内容”主要指的是( )
A.客观上来源于建筑形式的美感,既是直觉情绪,又是初步的审美判断。
B.所有的主观感受,都是建筑组合、尺度、式样、花纹等外在形式的反映。
C.建筑美感的深化和发挥大大地突破了单纯的形式美法则,从而获得更多内容。
D.建筑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整个时代的民族审美倾向,以及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主观因素。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筑美学的研究历史悠久,虽然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完整体系,但将来必定成为一门艺术性较强的新兴学科。
B.建筑美感源于形式,但随着时代向前发展,所有美感必将突破单纯的形式美法则而得以升华。
C.建筑美感终会明确具体,并成为有声有色的时间延伸,从流动到稳定,从单纯到复杂。
D.建筑美学研究应该作为一项艺术门类,它必定有助于课题空间拓展、深入探索和建筑学健康发展。
二.根据本学期学过的文言文,完成题目。(第4-8每小题3分,计15分;第9小题9分)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B.晋军函陵
C.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D.道芷阳间行
5.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夜缒而出,见秦伯 ②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B.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①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②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寿毕,请以剑舞
6.与“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同舍生皆被绮绣 D.吾属今为之虏矣
7.下列各组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①失其所与,不知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B.①秦伯说,与郑人盟 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C.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焉 ②令将军与臣有郤
D.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距关,毋内诸侯
8.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寡人之过也 过:过错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道歉
C.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发:发现
D.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提:掷击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4=9分)
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⑵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0—11题。(6分)
题扬州禅智寺①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①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杜牧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杜牧得知消息即携眼医石生赴扬州探视。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首联从“蝉”和“秋”这两个字来看,其时当为初秋。“蝉噪”就使人觉得音色的凄咽。
B.颔联从视觉角度写静。“满阶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安徽省望江二中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复读班) 人教课标..
安徽省望江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
安徽省宿松县复兴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
安徽省淮北一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 人..
安徽省泗县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人教..
安徽省阜阳市谢桥中心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检测八年级语文..
安徽省蚌埠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人教课标版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刘套中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12月月考..
安徽省宁国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人教课..
安徽省淮北一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11月)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