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70字。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课案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主备人:常海慧 刘爽 审核:常海慧
【学习目标】
1、了解悼词的文体特点;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
2、结合马克思的生平、著作和历史贡献,了解马克思的丰功伟绩,学习马克思献身于革命与科学的崇高精神;体会作者贯穿全篇的深沉含蓄的感情,深入理解本文的思想文化内涵,把握文章主旨。
3、通过揣摩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来体会本文严密的逻辑性和论辩思路。
【学习难点】 品味文章语言,理解思想内容。
【学法指导】 结合课后练习,反复诵读并揣摩重点语句,体会其中的深刻内涵和用词的妙处。
【导学过程】
一、 写作背景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在巴黎相识。之后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马克思有一句座右铭:思考一切。恩格斯把自己和马克思一起创立的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和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因病去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寓举行,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篇演说词。
二、 文体知识
本文是悼词性质的演说词。悼词是演讲辞的一种,悼词结构一般分为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
开头:述其哀 悼念:介绍死者生前职务、身份、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
主体:赞其功 评价:概述死者生前功绩、贡献、影响及评价。
结尾:颂其德 悼念: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三、学法指导:反复诵读并揣摩重点语句,体会其中的深刻内涵和用词的妙处。
四、整体把握 根据悼词特点,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2) 悼念 交代(伟人的逝世)
第二部分(3--7) 评价 对(马克思一生的功绩)作简要评价。
第三部分(8--9) 悼念 颂扬马克思品质的崇高 ,表达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悼念)之情 。
五、导学问题
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一生伟大功绩的高度概括,高屋建瓴而又充满感情。体现在语言上,文章用词准确,生动凝练,内涵丰富。如开头一句,“还不到两分钟”写出了恩格斯未能在马克思生前与他见最后一面的极大遗憾;“在安乐椅上安静的睡着了”委婉地写出了马克思的逝世;“永远地睡着了”既是对上文委婉含蓄的解释、说明,更是作者感情上的递进、加深,倾注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无限痛惜、深切怀念之情。
【互动探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