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890字。

  课题:6、逍遥游
  主备人:蒋刘芳      审核人: 梁咏娟、甄宝华
  年级: 高二(  )班    学生姓名:          学号:        组名:       
  教学目标:
  1.积累、掌握常用文言字、词、句式,品味作者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鉴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鉴赏作品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3.在理解、领悟的基础上熟能成诵,体会“逍遥游”的深刻内涵,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回顾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庄生是何许人?请同学们自主预习,了解作者。
  二、 作者作品简介:
  1、庄子
  作者: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天才卓绝,“其学无所不窥”(《史记》),但遭逢乱世,有感于世间沉浊,故不与统治阶级合作。相传楚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被拒绝。
  为了现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彻底屏除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遥”之境。庄子的思想主要有天道无为观(依天命,顺其自然,没必要有所作为),相对认识论,无条件精神自由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生活上,他主张一切顺应自然,安时处顺。
  2、《庄子》:
  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或后学者所补。
  三、 解题及背景介绍:
  1、解题: “逍遥”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
  “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2、写作背景:
  庄子才学卓绝,聪明勤奋,他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既然如此,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四、 诵读感知:
  1、 听读课文,疏通生字词:
  北冥(mínɡ)      鲲(kūn)鹏     齐谐(xié) 
  迁徙(xǐ)        抟(tuán)      坳(ào)堂 
  夭阏(è)         蜩(tiáo)      决(xuè)起而飞
  榆枋(fānɡ)      舂(chōnɡ)粮   晦朔(shuò)
  蟪(huì)蛄(gū) 斥鴳(yàn)     翱(áo)翔
  蓬蒿(hāo)       知(zhì)效     沮(jǔ)
  数数(shuò)然    泠(línɡ)然    恶(wū)乎待哉 
  2、 诵读指导 
  《逍遥游》“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文笔汪洋恣肆。诵读时,针对不同的描述对象,应读出不同的描述情感。诵读大鹏怒飞一层,要读出气势和力量;读“蜩与学鸠”一层,要读出其渺小;读“小年与大年”一层,要读出鲜明的对比;读“汤之问棘”一段,要读出对鲲鹏的赞美,读出对斥鴳渺小、短视的蔑视。第三段举例论证,对“知效一官……而征一国者”,读时要带不屑一顾的态度;对宋荣子、列子,既要有赞美之情,又要强调他们“犹有未树”、“犹有所待”。结尾“故曰”一句是结论,要读得十分肯定。
  五、积累运用
  1.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②小知不如大知,小年不及大年(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③旬有五而后反(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④此小大之辩也(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⑤而御六气之辩(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①冥,通溟,海  ②知,通智,智慧  ③ 有,通又;反,通返。④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5)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2.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字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c.绝云气,负青天                           d.且举世誉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