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40字。
课题:8、《咬文嚼字》(第一课时)
主备人:蒋刘芳 审核人: 梁咏娟、甄宝华
年级: 高二( )班 学生姓名: 学号: 组名:
教学目标:
1、分析文章结构,理出作者观点。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的精神。
教学难点:借鉴本文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并做简要评价。
作者作品: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成为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标题理解:
字典中“咬文嚼字”有以下几个意思,请选择每句中的“咬文嚼字”的正确意思:
•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 A )
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B )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C )
• 课文中的又是什么意思呢?(可用课文中的话加以概括)(1)在文学的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无论阅读或写作。
• (2)咬文嚼字,表面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 (课文第三段)
学习过程:
一、课文理解:
(一)、思考:作者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呢?
1、找出文中包含有“思想情感”字眼的句子(在文中标号或划线)。
2、全文举了哪些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 例子:A、 郭老改字;
• B、王若虚改“李广射虎”;
• C、“僧敲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 D、《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 E、“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二) 、阅读1-5段:
1、读第1段找出郭沫若改台词的例子:
• “你是个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个没有骨气的文人”好在何处?
• 总结: “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任何感情色彩,“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增强了语气。——句式不同,意味不同。
2、郭沫若援例:“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作者是怎样评价的?
• 总结:“改得并不很妥”——
• (1)“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并不适宜。
• (2)“是”在逻辑上是联接词,相当于等号;“有”的性质全不同。
3、朱先生想告诉我怎样的道理?
• 明确: 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