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10个字。

  5、伤仲永
  设计:老骥伏枥
  【学习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掌握朗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2、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3、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学习重点】
  学习寓事于理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日扳_____ 仲永环谒_____于邑人
  不能称____前时之闻泯_____然众人矣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世隶耕_______   未尝识书具______    借旁近与之_____  
  稍稍宾客其父______ 余闻之也久______ 从先人还家_______ 
  卒之为众人_______ 今夫不受之天______ 父异焉________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______ ;_______  称前世之闻________
  3、对下面句中的“之”“于”进行解释,然后归类文中的“之”“于”。
  忽啼求之之:
  借旁近与之之:
  余闻之也久之:
  不能称前时之闻之:
  卒之为众人之:
  环谒于邑人于:
  于舅家见之于:
  贤于材人远矣于:
  受于人者不至于:
  4、翻译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其受之天也,贤于才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1、题目解读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哀伤,叹息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2、走近作者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罢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文体资料
  本文是一篇随笔。随笔,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1、方仲永五岁作诗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二三岁时作的诗已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十岁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从上面可以看出方仲永的才能是:()
  A、天资聪慧B、平庸无奇C、日益衰退D、与日俱增
  (2)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C、邑人奇之D、不使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