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000个字。

  中考对联题汇总
  中考【对联】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素有“诗中之诗”的美称。它是中华文艺百花园中一朵独特的奇葩,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瑰宝。
  【对联知识】
  1、对联的由来
  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与南朝梁陈时代“用偶而相对”的骈体文密切相关,所以,有人称对联为“骈文的后裔”。由于律诗有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与颈联要讲究对仗,有人便把要求对仗的颔联(颈联)简称为“对联”。这就是对联名称的来由。
  2、对联的起源
  一说起源于南梁时文学家刘孝绰的门上对句“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又说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的桃符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3、对联的发展
  南梁或五代宋朝明朝(推广)清朝(与诗、词、曲并驾齐驱且臻于完美)现今(中考、高考)。
  【对联规则】
  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如
  五字联: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七字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九字联:五湖四海高唱成功曲,
  万水千山盛开科学花。
  [最短的一字(墨泉)或一个标点,最长的现有66666字!]
  2、上下联词性要相同。词性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名词“白日”对“黄河”,动词“依”对“入”,名词“山”对“海”,动词“尽”对“流”。
  户外一峰秀,窗前万木低:名词“户外”对“窗前”,数词“一”对“万”,名词“峰”对“木”,形容词“秀”对“低”。
  孙行者,胡适之:末字为助词“者”对“之”。
  听鸟说甚,问花笑谁:动词“听”对“问”,名词“鸟”对“花”,动词“说”对“笑”,代词“甚”对“谁”。
  3、上下联平仄要相反。“平”指拼音的第一、二声,“仄”指拼音的第三、四声。如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青山不语花含笑,绿水无声鸟作歌:上联分别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与之相反则分别为“仄仄平平仄仄平”。:上联分别为“仄仄平平仄”,下联与之相反则分别为“平平仄仄平”。
  当然,“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之说,意思是第一、第三、第五个字的平仄可放宽要求。如
  云山开画本,花鸟助诗怀:上联第一个字为“平”,下联第一个字放宽要求也为“平”(本应为“仄”)。
  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上联第三个字为“仄”,下联第三个字放宽要求也为“仄”(本应为“平”)。
  有志育才一代功
  4、上下联语意要相关。所谓“对联”,既要在词性、平仄上讲究“对”,又要在内容、语义上讲究“联”(即上下联的意思要有一定的关联,除“无情对”外)。如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一联中,上下联所描绘的都是春天的景象;“每闻善事心先喜,得见奇书手自抄”一联中,上联讲“做好事”,下联讲“读奇书”,二者有一定的联系。
  【联海遨游】
  横批:多多积累
  上联:选择题、拓展题、撰写题、简答题,题题各异
  下联:常识类、诗文类、名著类、赏析类,类类不同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古都南京,历史名城。南朝旧事、明代遗韵、民国风雨,都在这座古城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浸染出浓浓的意韵。玄武湖舒展,鸡鸣寺空灵,秦淮河的桨声灯影,夫子庙的热闹繁华,无不让人流连忘返。不少地名还可组成比较工整又非常有趣的对子。例如:
  石头城对燕子叽朝天宫对阅江楼凤凰台对麒麟门
  请从“无想寺”、“状元楼”、“白马湖”三个地名中,选出最恰当的分别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乌龙潭对__________________
  莫愁湖对________________
  总统府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