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6小题,约9050字。

  吉林省长春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9分,第小题3分)
  中国古代的“罢市”
   “罢市”,是指工商业者采取集体行动,非正常地终止商业交易活动。除了因经济利益受到损害,罢市还往往因为政治或社会因素而通过经济手段表达人们的意志和愿望。
    在中国历史上,罢市的行为很早就出现了。西晋羊祜正直忠贞,刚正清廉,他去世当日,人们“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对他的离世表示悲痛哀悼之情。北宋徽宗朝,童贯宣抚陕西,当时长安物价踊贵,童贯有心抑制物价,负责财经的官员曲意逢迎,规定市场物价一律降低40%,违者重罚,商人被迫以罢市加以抵制。罢市虽有主动与被动之别,却表达了工商业者在联合普通市民争取话语权方面的努力。当然,普通市民表达意愿的方式不仅仅限于罢市本身,史书上记载了他们还采用过拦邀诉求、聚众喧嚣、街衢诟骂、投掷瓦砾等衍生行为。
   唐宋时期,市民群体很活跃,罢市及衍生行为往往能影响到政府的决策或起到调整措施的效果。法典中,也没有对罢市行为的具体惩治条文和举措。事态激化时,罢市的衍生行为往往成为市民自己开辟的民意表达和民情宣泄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事态压力的作用,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决策和措施。但在民情失控的状态下,有可能引发一定规模的社会动乱,也有可能被居心叵测者操控,或酿成暴乱。其实,被迫罢市及其衍生行为也损害了工商业者的经济利益,影响到市民的正常生活,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朝廷的统治。清朝正式将罢市及其衍生行为列入法律禁止的内容中,罢市与其衍生行为已经到了愈演愈烈的程度,而严禁、严惩成为统治者治理罢市的主要手段。
   工商业者和普通市民在城市人口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也在不断加强,政府施行的很多政策和举措直接关系到他们共同的经济利益或影响到他们的生活甚至生存,罢市就是一种有形的利益诉求方式。争取话语权和参与权的力度与意识的增强,更积极参与城市社会建设,影响政府政策、决策,这都表明了市民阶层的逐渐形成和崛起。明清大中城市屡屡发生的以手工业者、中小商人和城市贫民为主体的城市居民为自身利益公开、持续的罢市行为,就是社会转型期官府与市民、商人与工匠矛盾激化的表现,罢市中冲突的主体发生了变化,而且具有了行业特点。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力量的成长和商业、手工业行会组织的规模化,为了争取话语权,罢市活动愈加频繁和激烈,在控制与反控制中,从抗争的无组织向有组织转化,从无固定利益群体向形成相关利益群体转化。罢市及其衍生行为表明原有的社会调节功能已经滞后,城市管理体制的很多方面已经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如何走出回避、严禁和镇压的困境,是传统社会的政府面临的难题。
                                    (节选自《文史知识》2012年第2期)
  1. 下列对于“罢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罢市是工商业者非正常地终止商业交易活动的一种集体行动。
  B. 中国历史上因为政治或社会因素而出现的罢市很早就出现了。
  C. 通过经济手段表达人们的意志和愿望是主动罢市的重要方式。
  D. 无论主动或被动罢市,都能表达工商业者争取话语权的努力。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历史上,普通市民罢市时会采取一些比较过激的衍生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B. 唐宋时期的法典中缺乏对罢市行为的具体惩治条文和举措,致使市民群体很活跃。
  C. 被迫罢市及其衍生行为会产生一些损害和影响,也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朝廷的统治。
  D. 传统社会的政府面临着如何走出回避、严禁和镇压城市罢市及其衍生行为的困境。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宋时期,市民群体罢市的衍生行为有时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事态的压力和影响政府的决策与措施。
  B. 与唐宋时期相比,清朝的罢市及其衍生行为愈演愈烈,而统治者相应的治理手段也趋于全面和严厉。
  C. 明清大中城市发生的罢市行为,是特定时期社会中,具有行业特点的冲突主体之间矛盾激化的表现。
  D. 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变化,频繁和激烈地促进了市民的抗争向有组织和形成相关利益群体的转化。
  古诗文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9分,第小题3分)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少孤,鞠于外家,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县东南旧有港,导海水至邑下,岁久湮塞。宗道发乡丁疏治之,人号“鲁公浦”。
    天禧元年,始诏两省置谏官六员,考所言为殿最,首擢宗道与刘烨为右正言。谏章由阁门始得进而不赐对①,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宗道风闻,多所论列,帝意颇厌其数。后因对,自讼曰:“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帝抚谕良久,他日书殿壁曰“鲁直”,盖思念之也。
    章献太后②临朝,问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对曰:“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后默然。时有请立刘氏七庙③者,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