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400个字。

  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骆驼祥子》导读
  【作家名片】
  老舍(1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的主要笔名。他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他的最著名作品是小说《骆驼祥子》,剧本《茶馆》《龙须沟》。
  老舍出生于一个下层旗人家庭,父亲是清朝京城的普通护军,在保卫皇城的战斗中战死。父亲的阵亡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家庭由母亲一个人支撑,生活的贫困,给予了老舍最初的磨练,下层的旗人家庭,也使他广泛接触到了三教九流的市民生活。城市下层普通百姓的不幸命运使老舍深切感受到悲苦的生活,心中滋生着痛苦、不满、抗争的思想。对市民生活的深刻体验,也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各式各样的人物原型。反抗压迫,同情下层人民的思想也呈现于作品中。
  老舍于1924年赴英任教,期间开始了文学创作;1930年回国以后,他创作了《骆驼祥子》等优秀作品;解放后,他写的话剧《茶馆》,为他再次赢得了国际声誉。“文革”期间,老舍先生受到了周总理的刻意保护,但还是未能幸免。这位一辈子不愿扭曲自己心灵的艺术家,愤然投湖自尽。
  【创作背景】
  小说《骆驼祥子》的创作源于一次聊天。1936年春天,山东大学的一位教授到老舍家,说起北平有个洋车夫,一辈子都想拉上自己的车,三起三落,末了还是受穷;还说起什么车夫被兵匪抓了去,结果偷出来三匹骆驼等等。老舍听后大笑,说这可以写篇小说。不久,老舍即开始收集资料,准备写篇关于车夫生活的小说。
  《骆驼祥子》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当时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混乱、多灾多难的年代。新旧军阀连年不断地进行争权夺势的战争,城市买办阶级、乡村豪绅阶级对工农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特别是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和水、旱、虫灾的不断发生,不仅加剧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破产,也加速了中国农村经济的破产,因而成批的破产农民为了谋求生路纷纷涌入城市。老舍笔下的祥子正是这千百万破产农民中的一个。
  【人物点击】
  祥子:祥子来自破了产的乡下,他渴望在北平城里买一辆车,做个独立的洋车夫,这是他并不很奢侈的生活目标。初到北平的祥子是个健康、善良、勤劳、要强的劳动青年。他能一次次从失败中走出来,一步步、踏踏实实地拉车,攒钱,买车。但同时,他又自私、不合群、别扭。为了买车,他跟同行抢生意,不顾及老弱。可见,军阀统治下的旧社会,把祥子善良、勤劳的性格完全扭曲了,祥子一次次地反抗命运,又一次次被命运捉弄,终于向命运屈服,沦落为一个肮脏萎缩,如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祥子的形象,揭示了一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的悲惨命运,也控诉了混乱无道的黑暗的社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