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070个字。

  《马说》导学案
  设计:老骥伏枥
  【学习目标】
  1. 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2. 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3. 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
  4. 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 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2. 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
  【学习难点】
  1、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
  2、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主预习案】
  1、 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祇(  ) 骈(  ) 槽枥(   ) 食马(  )粟( )邪(  ) 奴隶(  ) 执策(  )
  2、 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骈死于槽枥之间______________
  (2)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_______
  (3) 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
  (4) 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____
  (5) 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
  3、 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食马者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
  (2)才美不外见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
  (3)不能尽其材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
  (4)其真无马邪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词。
  (1)食: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_____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__
  (2)策: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_
  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
  (3)其: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
  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_____
  (2)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
  (3)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
  6、“说”,古代一种_________,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_____________,写法灵活,讲究文采。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与现代_______相似。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并填空。
  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________比做“食马者”,将__________比做“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_______的原因,对统治者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进行猛烈地抨击。作者所要表达的见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案】
  一、 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请学生汇报查找到的有关马字的成语。就其中的“伯乐相马”,给学生讲关于伯乐的故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朗读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一)诵读•积累
  1、师出示“导学提示”
  导学提示1,听读:
  请同学们听一位同学读课文,边听边圈点勾画出读得不准的字音、不合理的停顿。
  导学提示2,译读: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边读边口头翻译课文,画出不会译的字词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