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题,约9800字,部分答案扫描。

  浙江省湖州菱湖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12月月考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 (2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孔子反对的不是文明的进步,而是道德的褪化。
  B.北大教授李零认为,孔子是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为立生标准的人;是一个无权无势,却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
  C.儒家的价值学说,可称为内在价值论或道德至尚论。孔子主张“义以为上”,即以道德为最高价值。
  D.孔子在多次碰壁后已知自己的主张、抱负不能实现,仍然坚定地为之奋斗。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社稷(jì)          八佾(yòu)          僭越(jiàn)         千乘之国(shèng)  
  B.孙以出之(xùn)     刑罚不中(zhōng)    为人孝弟(tì)       虎豹之鞟(guō)        
  C.箪食瓢饮(dān)     曲肱而枕(gōng)     驷不及舌(sì)       相师之道(xiàng)
  D.钻(zuàn)燧改火    趋而辟之(bì)       怃然(fǔ)             弋不射宿(yì)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只有我们党员干部廉政勤政,率先垂范,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B.刘兰芳的刻苦学习为说评书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她嗓音广厚,经说耐唱,气口充足,吐字清晰,似高山流水,时缓时急。
  C.老师,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做一名普通学生尚可,班长一职实难胜任。
  D.今年入夏以来,长江流域、黑龙江流域,五风十雨,洪峰连连,水患不断,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B.《尚书》记载,东方的夷人部落民风淳朴,人们好让不争且取予有度,因此这个部落被称为“君子之国”。
  C.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为271.6万人。
  D.随着大运会的日益临近,深圳随处可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迎接大运会已成为展现志愿者风采的广阔舞台。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使民敬,忠以劝          劝:努力           B.天下归仁焉              归:归顺
  C.今之从政者殆而          殆:危险           D.愿无伐善,无施劳        伐:夸
  6.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尚德哉若人!
  A.有是哉,子之迂也!                  B.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C.甚矣吾衰也!                        D.鄙哉,硁硁乎!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之三子告,不可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B.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仁以为己任
  C.不知老之将至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D.季氏富于周公                             于斯三者何先
  8.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B. 有酒食,先生馔
  C. 孔子沐浴而朝                            D.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9. 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目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新春对联: 上                                  下                                                                               
  教师办公室对联:上                             下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6分,每小题3分)
  城市中的礼与乐    刘士林
  礼、乐与城市文明有密切关系,这可从什么是文明,文明与城市的关系,以及什么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内容等角度加以认识与阐释。
  首先,在中国文献中,“文明”最早见于《易•乾•文言》和《尚书•舜典》,是指人们创造的用以区别“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一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