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470字。

  锤炼关键词句   关注深层意蕴
  --------材料作文审题与立意非常训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华南附中卷)
  (1)智慧是一种不平常的知识,它超越了一般的知识。        (罗素)
  (2)智慧表现在下一次该怎么做,美德则表现在行为本身。  (约尔旦)
  (3)生活的一切都是智慧的镜子,我们必须自己从中寻找。 (爱默生)
  请以“生活给我们智慧”为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个字。
  ◆我的写作提要
  ◆讲解   题型  材料+命题--- 有明的题目
  (一)对材料的理解:
  材料由三句名言构成。第一句说智慧具有高于知识的特性;第二句重在说智慧的作用;第三是说智慧的来源与获得的方法。三个句子从不同的角度对题目的关键词“智慧”作了阐示,有助于深化考生的理解。
  (二)对题目中关键词的理解:
  (1)生活:指现实社会中人的各种活动所涉及的范围,也可以指生活中的具体事件。
  (2)我们: 可以指以一人称形式出现的具体的一群人(对象),也可以泛指。“我们”可以不是事件的主体,也不必是其中的“角色”,但一定是"智慧"的受益者或见证人。
  (3)给:暗示文章的思路是由生活到智慧,由体验到升华的过程。
  (4)智慧:指辨认、判别、发现和创造的能力, 包括理性的判断和灵性地发现的能力。“智慧不同于“道德”,爱心、诚信、谦虚宽容、见义勇为等属道德范畴; “智慧”也不同于“意志”,顽强、刻苦、勤奋等属意志范围。
  (三)具体展开思路:
  考生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记叙文(散文) 。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可以写与写作者本人一起经历某个事件的人(“我们”),获得了智慧;也可以写别人的事件别人获得了智慧,因为别人相对于写作者,也可以纳入“我们”这一范畴 。
  无论是写哪一种内容,还是哪一种文体,都必须紧扣题目展开。
  (四)对是否合题的判定:
  考生如果完全写成了“生活给我智慧”或“生活给他(们)智慧”,只能判为基本符合题意(三类文); 考生如果只写了题目的部分关键词, 判为偏题;考生所写的内容与题目的三个关键词语都无关,则判为完全离题(注意暗合题目的情况)。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佛山调研试卷)
  《非诚勿扰》中的女嘉宾马诺说:“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她的这个说法,引起了现场有关人士以及网友的激烈争议。有人支持,认为追求金钱、追求优越的物质生活没有什么值得非议的,她说出了一些人不敢说的话;有人反对,认为她把金钱、把优越的物质生活摆在第一位,这突破了传统道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