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7道题,约7740个字。
2012年秋九年级语文综合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加点字注音及字形无误的一项(D )(2分)
A.滞留(zhì) 静谧(mì) 诘难(jié) 怒不可谒(è)
B.旁鹜(wù) 喑哑(ān) 聒噪(guō) 一抔黄土(péng)
C.阴晦(huì)相契(qì) 解元(jiè)廓然无累(guó)
D.扶掖(yè) 恣睢(zì) 栖息(qī) 咨诹善道(zōu)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B )(2分)
A.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在“一个人”后面加“否”)
B.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引发了人们对“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的思考,而且让人怀念童年时的美味。(将“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互换位置)
C.费洛伊德认为梦的材料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身体;二是白天经历的事情;三是儿童时期的经历。(在“身体”后面加“的状态”)
D.喜欢游泳的人大多有这种体验:不管天气很热,可是刚从水里出来时会感到有点凉,有时甚至还会打一下寒战。(把“不管”改成“尽管”)
3、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D )(3分)
A.标题为文章之冠。读书作文不可不正冠,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文章的“形象”。(运用比喻,说明了文章标题的重要。)
B.《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中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冷酷自私、惟利是图的形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C.“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这句话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D.《水浒》,又称《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时期的罗贯中。
4、古诗文默写。(4分)
①鸡声茅店月, 。(温庭钧《商山早行》)
②,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③苏轼《密州出猎》中借典故表达自己立功报国的愿望的句子是: , 。
④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写梅高洁、坚贞的诗句是 ,。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这是大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堂实验课。教授拿出一个容器,注入一半清水,容器中的水呈现出常态。然后,他把容器放入冰柜,0℃以下后常态水结成了冰。最后,他又把成冰的容器放到点燃的酒精炉上,温度上升,冰慢慢融化,沸腾,变成了水蒸气。实验结束了。教授问:“水去了哪里?”教室里鸦雀无声。
“水升华到了辽阔的天空!”教授意味深长地说,“水的状态是由温度决定的,人生莫不如此!常态的人生就像容器里的清水,倒入小溪,流入江河湖海,可以拥有大地;炽热的人生就像水蒸气,不仅拥有大地,还会拥有蓝天;人生的温度如果在0℃以下,他的世界就只有巴掌那么大。”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材料的观点。(不超过15个字)(2分)
人生应当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2)教授的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对生活有热情的人,他能创造更大的成功。
6、综合性学习(共5分)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茁壮成长。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同学们学习了他的不少作品。为了展示学习成果,班上将开展“读鲁迅作品,学鲁迅精神”的读书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①.辨识作品
小晴收集了鲁迅的四篇作品,请你帮她选出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B )(1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故乡》
C.《藤野先生》
D.《阿长与<山海经>》
②.拟串联词
串联词一般需要在两个环节中间穿线搭桥,既要关照先前,又要引导其后,渲染蓄势,把活动的两个环节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恰倒好处地调动活动的气氛。
本次读书活动,有介绍鲁迅作品内容的环节。小洋向同学们介绍了《社戏》,接下来将由小云介绍《孔乙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