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00字。
命题作文“公开”写作指导与示例
【文 题】
请以“公开”为题,联系实际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目解读】
审题时要弄清以下问题:
1.“公开”是什么?生活中有哪些“公开”?生活中为什么需要“公开”?“公开”后会有什么影响?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公开”的义项有:(1)(形容词)不隐蔽的,面对大家的。(2)(动词) 使秘密成为公开的。若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公开”在传媒中的使用率是相当高的,有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院务公开、校务公开、公开选拔、公开招聘、公开招标,等等。党的十八大后,“官员财产公开”成了热词。显然,公开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一些内容“公开”后公民疑惑顿消,凝聚力增强。可联系种种“公开”,谈谈“公开”的原因、利弊。
2.人们对“公开”的态度怎样?应该怎样“公开”?“公开”后会出现什么情况?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红头文件,要求办事公开透明,在阳光下进行。不少村级、镇级、县级政务公开,有的地方还做到了官员财产公开,而且做到内容、形式、程序、标准、时间等方面的统一公开;有些地方利用闭路电视公开政务。这样,当干部的清清白白,光明磊落,做百姓的明明白白,“一百个放心”。
然而也有一些地方,暗箱操作等现象还屡见不鲜。腐败之所以难以根治,很重要的原因是腐败手段的隐蔽和监督的疲软。如果该公开的都公开了,处处“充满阳光”,腐败分子就会像喜暗怕光的蜈蚣一样没有了藏身之地。写这样的作文,一定要发散思维:项目评奖的标准公开了,严格按标准评定,就不会有人去跑奖、哭奖;满分作文公开了,杂志刊登了考场真卷,假高考满分作文就会销声匿迹;用药价格公开了,医患关系就会得到改善,不会出现患者杀死医生的现象……如此“公开”,谁有胆量在“阳光地带”搞“小动作”?在群众“雪亮的眼睛”监督下,谁也“不想贪、不好贪、不能贪、贪不了”。
3.“公开”都好吗?
认真想一想,不难发现公开未必都好:公开患者病情会加速患者死亡,公开成绩会加剧差生心理负担,公开评课结果会加大教师压力……
【钻探点选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